8月10日,南鋼2025年新員工入職培訓結營儀式暨匯報演出在南京師范大學附屬揚子中學順利舉行,共同見證新生代力量開啟職業生涯的蛻變時刻。南鋼黨委書記、董事長黃一新,常務副總裁徐曉春,黨委副書記、副總裁王芳,副總裁、工會主席黃旭才,南京師范大學附屬揚子中學校長趙林剛、黨委書記蔡永剛、校長助理韋大山等出席活動。
黃一新對新員工們表示歡迎,對揚子中學的協助和相關工作人員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謝。他表示,看到新員工培訓結營的表現,如同聆聽雨后春筍拔節生長的美妙音符。10天的培訓,是大家與南鋼的相知開始,也是職業成長的“啟蒙”。“紅執行、藍專業、綠創新、黃協作、紫文化”的五維課程,將為未來成長打下堅實基礎。
一、角色轉變與心態調整:從“學生”到“南鋼人”的關鍵一躍
從象牙塔到企業,從課堂學習到崗位實踐,大家面臨的不僅是環境變化,更是角色重塑。這個轉變過程中,心態調整是“第一道關卡”,要做到“三個學會”。
學會“歸零重啟”。學歷是過去的證明,能力才是未來的通行證。未來的職場比拼中,沒人會因你“曾是學霸”而降低標準,但所有人都會為你“干成實事”而鼓掌。
學會“扎根沉淀”。成長從來沒有捷徑,所謂“高光時刻”,都是“扎根泥土”的厚積薄發。
學會“擁抱變化”。希望大家把“變化”視為機遇而非挑戰,在適應中成長,在成長中引領變化。
二、技能深化與跨界學習:鍛造新時代鋼鐵人才的“硬核本領”
在南鋼打造“世界級智能化工業脊梁”的征程中,大家需要鍛造“硬核本領”,既要“術業有專攻”,又要“跨界能融合”。
夯實“專業根基”。希望不同專業的新員工深耕“高端化”,讓南鋼的特種鋼名片更亮、更有吸引力;攻堅“智能化”,讓制造流程更智慧、敏捷、高效;聚焦“綠色化”,讓鋼鐵生產更綠色低碳。只要大家肯鉆研,公司就會提供最好的平臺。
擁抱“數智革命”。未來,無論是生產操作崗還是技術研發崗,“數字素養”都將是核心競爭力。希望大家主動學習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技能,哪怕是一線操作工,也要學會用數據說話、用智能工具提效,讓自己成為“數智時代的智慧工匠”。
拓展“跨界視野”。南鋼在打造“創新聚變、數智蝶變、產業裂變”三條高成長曲線中,需要既懂冶金又懂“雙碳”的“綠色專家”,既懂制造又懂國際規則的“全球人才”,既懂技術又懂市場的“復合型多面手”。希望大家在深耕本專業的同時,主動了解上下游產業、關聯領域知識,讓自己成為“一專多能”的跨界人才。
在職業發展中,硬技能決定“能不能做”,軟實力決定“能不能做好”。
錘煉“溝通協作”能力。南鋼推行的“師帶徒”機制,不僅是技能傳承,更是溝通能力的培養。職場中最可怕的不是“能力不足”,而是“孤島思維”,學會協作才能成就更大的事業。
提升“抗壓擔當”本領。未來,大家可能會遇到“燙手山芋”的任務、“難啃”的技術難題,但“溫室里長不出參天大樹”,多經歷“風吹浪打”,才能練出“大心臟”。
涵養“持續學習”習慣。希望大家把培訓期間養成的學習習慣延續下去,像海綿吸水一樣吸收新知識,讓自己始終跟上時代發展步伐。在南鋼,“想學習”永遠有機會,“愛學習”永遠有舞臺,“善學習”永遠勝人一籌。
四、企業文化融入與價值觀踐行:成為“南鋼人”的精神標識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也是員工的“精神家園”。 大家要像任正非所說的“一杯咖啡吸收宇宙的能量”一樣,持續學習、開放交流。
傳承“五項基因”。南鋼因“鋼鐵報國”而生長,由“鋼鐵強國”而發展。作為最年輕一代,大家要把“鋼鐵報國”的信念轉化為實際行動,讓南鋼的紅色、客戶、創新、數智、生態等五大基因在崗位上開花結果。
踐行“創新實干”。希望大家把“創新”融入日常:在工藝優化中多提一條改進建議,在設備改造中多想一個解決方案,在數字化升級中參與一行代碼編寫;把“實干”奉為準則:做知行合一的“實踐者”,用腳步丈量現場,用行動創造價值。
南鋼的人才發展,從來不是“獨木橋”,且“多通道”可以“交叉融合”。南鋼為大家構建了“三縱四橫”的職業晉升體系,只要大家葆有體力、腦力、心力,專業力、經營力、管理力,無論選擇哪條道路,都能收獲精彩。
技術路徑上,南鋼為技術人才提供專項培養、項目攻關機會,讓“技術大拿”有地位、有待遇、有尊嚴。
管理路徑上,南鋼的“賽馬制”讓每一匹“千里馬”都有機會,只要你有能力、有擔當,就能在管理崗位上實現價值。
業余生活上,南鋼有“文體雙百冠”品牌活動,大家要培養自己的文藝、體育上的愛好,踐行“幸福南鋼、健康生活”理念,要有一定的松弛感、節奏感,讓生活更富于色彩、人生更加精彩。
黃一新語重心長地寄語新員工,要以“空杯心態”擁抱南鋼,收獲成長,實現夢想。希望大家把軍訓的“堅持”轉化為工作的“專注”,在日復一日的操作中打磨精度;把培訓的“好奇”升級為職業的“鉆研”,在年復一年的實踐中追求卓越。在南鋼這片沃土上,只要大家以“空杯心態”持續學習,以“扎根精神”踏實奮斗,以創新之志勇毅前行,就一定能長成支撐企業發展的“棟梁之材”。
王芳以“一塊鋼板的旅程”為喻,為新員工闡述鋼鐵人的成長歷程。
堅硬的鐵礦石要被破碎、篩分獲得高品位的鐵礦粉,造塊后進入高爐熔煉還原成為鐵水。將鐵水中碳、硫、磷等雜質去除得到鋼水,再結合爐外精煉,讓鋼水變得更為純凈。為了獲得不同用途和更優異的性能,還會在鋼水中加入鉻、鎳、鉬等各種合金。鋼坯加熱后進入軋機,在最高達萬噸的壓力下反復軋制成鋼材。這是一個塑形與強化的關鍵階段,利用壓力破碎舊的、粗大的結構,重生為更細密、更強韌的新組織,力學性能實現質的飛躍。軋后還會用“超快冷”等工藝讓鋼板急冷,或是離線熱處理,進一步優化性能。
錘煉優秀鋼材,錘煉優秀人才。大家要像鋼鐵一般勇于接受熔煉,這相當于人的知識體系的解耦重構、再學習的過程,要不避重錘、無懼淬火,才能成就堅韌與光芒。在專業領域深耕細作時,要摒棄干擾和誘惑,或是不良習慣、消極心態,這好比是去除鋼中的硫、磷等雜質,使內心更加純凈,專注于核心價值的提升,同時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能,讓自己的知識體系“合金化”。每個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會遇到挑戰、困難、挫折,這些施加在我們身上的“軋制力”會推動人的“動態再結晶”。這些看似讓人疲憊或是痛苦的瞬間,恰恰是破碎原有的、可能不夠成熟的地方。重塑后的人生,如同經過軋制和熱處理的精品特鋼,抗壓能力、應變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都會飛躍,更加堅韌強大。
錘煉鋼鐵,錘煉人生,最終錘煉的是面對世界的姿態。她勉勵大家:爐溫越高,雜質越易燒盡;壓力越大,晶粒越趨致密;淬火越烈,性能越能躍升,沒有一個強者不經歷重重歷煉。祝愿大家擁有乘風破浪的勇氣,跋山涉水的毅力,揚帆萬里的豪情。在未來的征途上,以鋼鐵般的意志,勇敢追夢,絢爛綻放。
人力資源部宣讀《關于表彰2025年新員工培訓優秀學員的決定》。優秀學員代表在發言中表示,將秉承南鋼人“艱苦創業,開拓創新”的精神,在崗位上踐行“制造強國”使命。文藝匯演環節,學員們以自編自導的節目展現多元才華。匯報演出以“智賦未來 融新啟航——做自己的光”為主題,通過視頻回顧、表彰先進、文藝匯演等環節,全方位展現新員工培訓成果與企業人文關懷。主持團隊以中英雙語開場,彰顯南鋼“產業智慧化、智慧產業化”的戰略格局,為活動注入國際化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