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關系
- 首頁
- 投資者關系
實施自由貿易區提升戰略,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是“十四五”規劃提出的內容,也是推動高水平開放的重要舉措。目前我國已與26個國家和地區簽署19個自貿協定,2022年1月1日,RCEP將正式生效。RCEP成員國GDP占全球GDP總量的30.5%,超過歐盟的17.9%。并且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對外直接投資、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等數據都表明,RCEP在全球的地位都在不斷攀升。所以,未來RCEP成員國區域內的貿易、投資、對外合作都將顯著提升,RCEP區域內的一體化程度、區域間相互依賴性都將不斷增強。
縱觀全球,在區域一體化進程加速的背景下,FTA網絡作用日益凸顯。21世紀以來,全球范圍內簽署的自貿協定數量上升迅速。2008年后這一數量出現萎縮態勢。然而2021年數據顯示,現累計生效的FTA數量達到572個。預計,隨著全球化向區域化轉變、全球生產從離岸生產向近岸生產的格局變化,未來全球范圍內自貿協定數量還將繼續保持上升趨勢。
與此同時,全球FTA網絡的中心與樞紐日益顯現。從全球自貿協定網絡來看,歐洲、北美、東亞,甚至非洲的FTA網絡都較為密集。在這其中,例如歐盟、脫歐后的英國以及東亞范圍內的新加坡、韓國、日本等一些核心國家簽署的自貿協定數量都較為可觀,被稱為“樞紐”。
FTA已成為中國越來越重要的國際大循環。從出口方面來看,現階段對FTA伙伴國的出口已經占我國總出口額的39.48%,相比2018年的22.14%提升近17%。從進口方面來看,我國從FTA伙伴國的進口額占總進口額的41.42%,高于2018年的31.53%。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國與一些伙伴國的貿易本身就呈迅速增長趨勢;另一方面,與我國簽署FTA的伙伴國數目增加,例如日本加入我國FTA網絡。未來我國將更加積極地參與FTA的簽署,推進建設中日韓自貿區、加入CPTPP,并且與更多“一帶一路”國家簽署自貿協定,我國的朋友圈范圍將越來越大,與RCEP成員國間的貿易也將成為我國最重要的國際大循環。
在新時代,幫助企業提升自貿協定的利用能力,助力我國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貿區網絡,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全球經貿治理,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首先,從成本及收益角度分析,提升企業認知。針對FTA利用率相對不足的問題,應分別從成本和收益的角度探討FTA將為企業帶來怎樣的好處,以及企業將為此付出多少成本。一方面,企業對FTA帶來的收益認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相關部門在推動FTA實施過程中應告訴企業將獲得的相關政策優惠,例如稅收優惠、貿易便利化、潛在市場開放、投資跳板、規避貿易摩擦等。另一方面,政府也應盡可能降低企業利用FTA的成本,包括企業申請原產地證書的時間成本以及相關的管理成本。
其次,FTA實施過程中應重點關注以下六個方面:FTA服務的便利性,進一步推廣自動化、無紙化;FTA服務的專業性,加大FTA專業人才的培養;FTA服務的精準性,將原產地規則融入企業的價值鏈;FTA服務的普惠性,重點提升中小企業利用FTA的能力;FTA服務的互動性,吸引企業參與貿易規則談判和設計;FTA服務的合規性,加強企業誠信體系建設。
再次,全面提升企業對FTA的使用能力。從CPTPP及RCEP的定義來看,自貿協定的簽署呈現出更加全面、更加綜合的趨勢。在此背景下,企業應提升FTA使用能力。第一,從被動利用到主動利用,主動利用FTA相關規則提升貿易便利化程度;第二,從靜態利用到動態利用,RCEP、中韓自由貿易協定、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協定的實施期限較長,在具體實施時應進行動態對比;第三,從關稅利用到非關稅利用。新一代自貿協定的關注重點在于非關稅規則,應進一步加強企業對于包括服務貿易、知識產權、電子商務等在內新興貿易規則的理解和利用;第四,從產品利用到產業鏈利用。應加強FTA對上下游產業鏈影響的關注,從產業鏈視角考察FTA的利用程度;最后,從雙邊的兩國利用到“第三國”利用,樞紐國可以利用FTA進一步放大國際化網絡。
最后,從協定文本角度來看,FTA利用應從關稅優惠到全面利用。在貨物貿易方面,應重點關注關稅減讓,對比關稅減讓條款,找到最優路徑。在原產地規則方面,應重點關注原產地累積規則、企業自主聲明與背對背原產地證書機制。在海關程序和貿易便利化方面,應重點關注貨物放行時間、預裁定、經認證經營者,幫助企業提升通關便利性。在技術性貿易壁壘(TBT)和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SPS)方面,應重點跟蹤各成員國的標準及技術法規,以達到其產品質量標準。在貿易救濟方面,應重點關注“雙反一保”規定、反傾銷“禁止歸零”條款,降低企業風險。在服務貿易方面,應重點關注市場移動、自然人臨時移動,便于企業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等簽證便利、入境居留。在投資方面,應重點關注市場準入及“棘輪條款”,關注“走出去”是否有更開放的空間。在知識產權方面,應重點關注知識產權保護,以推動高科技企業發展、促進國際創新合作。在電子商務方面,應重點關注電子傳輸免征關稅、無紙化貿易、個人信息保護、電子認證和電子簽名,了解各成員國數據流動的規則將更加有利于我國跨境電商在全球范圍內的發展。(作者系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導、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研究院院長)
信息來源:中國貿易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