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中心
- 首頁
- 公司新聞
8月22日,江蘇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生態環境廳聯合發文,確定6個縣(市、區)、35個園區、30個企業為首批省級碳達峰碳中和試點,南鋼榜上有名。
實現碳排放達峰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發展階段和現代化水平的關鍵標志之一。為落實《江蘇省碳達峰實施方案》有關部署,按照《江蘇省碳達峰碳中和試點建設方案》工作安排,經組織申報,確定了首批試點名單。試點建設工作將堅持“系統謀劃、雙輪驅動、示范引領”的工作原則,引導減排潛力較大、低碳發展基礎較好的城市、園區和企業,圍繞綠色低碳轉型先行先試,探索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形成一批可操作可復制可推廣的發展模式和典型經驗。
南鋼綠色低碳發展情況
綠色低碳體制機制創新
南鋼成立由高級管理層、相關部門負責人和外部專家為主要成員的低碳及能源戰略委員會,以制定和實施低碳及能源戰略,統籌協調低碳及能源推進工作,助力“雙碳”戰略落地。
“雙碳”規則標準制定
南鋼參加中鋼協EPD平臺產品種類規則起草,完成《鐵礦石產品及相關礦石產品種類規則》編制,參與《特殊鋼產品種類規則》《鋼鐵冶煉用石灰石和白云石產品種類規則》編制,并積極對接中鋼協組織的國內首個低碳鋼標準制定的前期策劃工作。
產品結構優化調整
南鋼推進高強鋼和低密度鋼等高端鋼材的研發及應用,推動綠色鋼鐵產品市場布局,提高鋼材的一次成材率等助力實現鋼鐵全生命周期內的減碳。在綠色低碳產品方面,南鋼持續提高高強鋼和低密度鋼等高端鋼材的研發和應用,并不斷加大綠色產品的市場推廣力度,將南鋼高性能鋼材的占比提高到 70%以上,引領行業碳減排發展。
產品碳足跡計算
面向產品上下游全生命周期過程,南鋼開展鋼鐵產品 LCA平臺及碳因子庫建設,系統化定量描述產品生命周期中的各種資源、能源消耗和環境排放,以全面評價產品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助力科學決策,提升企業綠色低碳形象,并促進全產業鏈參與綠色低碳工作,實現從原材料開采與采購、運輸、生產制造、倉儲交易、廢鋼等綠色供應鏈管理。
綠色低碳科技創新
南鋼按照源頭減碳、過程降碳和末端固碳的總體思路,不斷加強綠色低碳前沿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加快應用成熟高效的綠色工藝技術和生產裝備。以先導性低碳技術研究為切入點,打造綠色低碳冶金技術路徑的引領優勢;錨定“雙碳”目標,積極探索碳捕獲、利用與封存以及二氧化碳資源利用技術,結合富氧燃燒、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等重大行業突破性技術,積極探索既能保證經濟增長,又能實現低碳減排的綠色冶煉工藝。
能源結構低碳轉型
南鋼積極推動可再生能源利用,建設光伏發電機組,建設儲能系統、投資風力發電產業,促進綠色能源應用邁上新臺階。推進二次能源的開發及應用,開展氫能重卡、氫能切割等研究與應用項目。推進光伏電站建設,裝機達到行業屋面光伏電站前列,年度綠色電力發電量達5000萬 kWh,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4萬噸。2024年1月,裝機容量 61MW/123MWh 的儲能項目并網,這是國內客戶側儲能項目中單體容量最大的,也是全國采用先進組串式儲能系統的最大工商業儲能項目。協同推進廠外物流和廠內物流的綠色化低碳化,引入電動汽車、新能源卡車和天然氣汽車取代現有廠內燃油車,實現用電動機車全面替代內燃機車,實現清潔運輸。
實現超低排放改造
南鋼始終堅持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從“十三五”開始,持續加大環保投入,以創建環保績效 A 級企業為目標,以超低排放為標準,全面進行環保設施升級改造。在超低排放改造中,堅持高水平建設,選用國內外最先進的環保技術和一流的環保裝備,先后實施原料和燃料的料場全封閉、煙氣脫硫脫硝、除塵設施提標改造、建設智慧環保管控平臺等,持續改善廠區環境面貌,不斷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全面提升產業含綠量和發展含金量。南鋼累計投入130多億元,建成100多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節能降耗、環保治理項目。南鋼陸續增加11套脫硫脫硝裝置,完成112套除塵器升級改造,建成鐵礦粉、煤炭堆場全封閉大棚和煤焦筒倉,實現“用礦不見礦、用煤不見煤、運料不見料、出鐵不見鐵、綠葉不見塵”的治理目標,全流程、全工序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按工業旅游標準進行廠區環境景觀提升,建成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國家3A級旅游景區。
開展極致能效行動計劃
為促進低碳能源戰略目標的實現,南鋼制定了“極致能效行動計劃”,對照中鋼協最新發布的《極致能效技術清單》,加快先進節能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積極實施焦爐大修、余熱利用等一系列項目。持續開展行業對標找差,圍繞節水、節電、節氣,組織開展“六大節能”技術攻關,制定提升能耗指標專項方案,推進能源績效管理和評價工作,重點工序能耗達到行業標桿值。
重點工序能效提升效果顯著
南鋼通過持續攻關,能源成本、資源綜合利用發電量等多項關鍵指標均創造歷史最好水平。連續三年當選鋼鐵行業(轉爐工序) 能效“領跑者”。同等生產結構情況下,能源消費強度、碳排放強度逐年降低。南鋼轉爐、高爐、燒結工序多次榮獲行業“冠軍爐”“優勝爐”“創先爐”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