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關系
- 首頁
- 投資者關系
作為一名電氣設備專職技術員,嚴志浩在平凡的崗位上恪盡職守、不斷超越,讓自己在崗位上不斷“秀”出精彩。
勤專研,善攻堅。飛剪是棒材連軋產線的重要關鍵設備,飛剪的正常運行與否,直接決定了能否生產。中棒廠軋線的飛剪平均每月會產生100分鐘的故障時間和3支中廢,嚴重制約了生產。 嚴志浩帶領班組成員成立攻堅小組,考察其他廠飛剪應用現場的同時,咨詢外部資源,結合中棒廠飛剪傳動、自動化硬件配置的現狀,最終將飛剪剪刃編碼器棄用,采用電機傳動側的編碼器,利用脈沖分頻器,將信號一分為二,分給傳動的用于電機速度控制,分給自動化的用于剪刃角度位置跟蹤,改造后信號抗干擾能力強,避免了零位錯誤信號發送,年節約效益約100萬元。同時為高效生產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小優化,大成效。由于加熱爐裝鋼條件制約,導致了150方出鋼節奏最快只能為53秒/支。嚴志浩利用后臺進行監控,發現出鋼后由于加熱爐步進梁和推鋼機的聯鎖導致裝鋼時間過長,于是他在確定設備安全的前提下對步進梁動作的聯鎖進行了小優化,優化后將150方坯出鋼節奏最快提高到41秒/支,大大增加了150方的生產效率,此項改進年增益約30萬元,并且為實現高效生產提供了有利條件。
巧選型,費用降。砂輪鋸是中棒廠精整后道的關鍵工藝設備,但在使用中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平均10天就需要更換對射光柵所使用的4片藍寶石鏡片,維護量大,故障率高,成本費用高。嚴志浩和班組成員經過觀察研究,決定使用代替原設計的對射光柵,并且將安裝位置改到與鋸切口1米距離,改型后,不再需要更換保護鏡片,并且易與觀察,便于點檢,大大提高了砂輪鋸的使用穩定性,月故障時間由200分鐘降至50分鐘,備件費用年節約12萬元,此項改進年增益約80萬元,為實現高效生產提供了技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