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中心
- 首頁
- 行業新聞
文章來源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根據海關統計快訊數據,2023年10月,我國進口鋼材66.8萬噸,環比增加2.8萬噸,增幅4.4%;均價1517.1美元/噸,環比下跌116.2美元/噸,跌幅7.1%。1-10月累計進口鋼材636.6萬噸,同比減少274.7萬噸,降幅30.1%。 2023年10月,我國出口鋼材793.9萬噸,環比減少12.4萬噸,降幅1.5%;均價792.0美元/噸,環比下跌22.1美元/噸,跌幅2.7%。1-10月累計出口鋼材7473.2萬噸,同比增長1929.0萬噸,增幅34.8%。 2023年10月,我國進口鐵礦石9938.5萬噸,環比減少179.9萬噸,降幅1.8%;均價112.9美元/噸,環比上漲6.2美元/噸,漲幅5.8%。1-10月累計進口鐵礦石97584.2萬噸,同比增長5919.6萬噸,增幅6.5%。
文章來源于《中國冶金報社》 1—9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4119.9億元,同比下降9.0%,降幅比1—8月份收窄2.7個百分點。 1—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8477.0億元,同比下降11.5%;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9623.7億元,下降8.7%;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2878.1億元,下降10.5%;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4385.0億元,下降3.2%。 1—9月份,采礦業實現利潤總額9928.1億元,同比下降19.9%;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38910.7億元,下降10.1%;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實現利潤總額5281.1億元,增長38.7%。 1—9月份,主要行業利潤情況如下: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50.0%,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24.9%,通用設備制造業增長11.0%,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2.4%,汽車制造業增長0.1%, 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1.8% ,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下降9.4%,紡織業下降10.2%,農副食品加工業下降15.1%,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15.1%,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下降18.6%,煤炭開采和洗選業下降26.5%,非金屬礦物制品業下降26.7%,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下降40.4%,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下降46.5%。 1—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96.35萬億元,同比持平;發生營業成本81.96萬億元,增長0.3%;營業收入利潤率為5.62%,同比下降0.55個百分點。 9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計164.40萬億元,同比增長6.4%;負債合計94.63萬億元,增長6.7%;所有者權益合計69.77萬億元,增長6.0%;資產負債率為57.6%,同比上升0.2個百分點。 9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23.75萬億元,同比增長9.7%;產成品存貨6.13萬億元,增長3.1%。 1—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5.07元,同比增加0.30元;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費用為8.34元,同比增加0.28元。 9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資產實現的營業收入為80.1元,同比減少5.8元;人均營業收入為177.4萬元,同比增加6.0萬元;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為20.0天,同比增加1.2天;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為63.0天,同比增加5.9天。 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11.9%。
文章來源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一、鋼鐵進出口總體情況 9月,我國進口鋼材64.0萬噸,環比持平;進口平均單價1633.3美元/噸,環比下跌2.2%,同比上漲3.5%。1-9月,進口鋼材569.8萬噸,同比減少31.7%;進口平均單價1589.3美元/噸,同比上漲6.3%;進口鋼坯197.9萬噸,同比減少64.0%。 9月,我國出口鋼材806.3萬噸,環比減少21.9萬噸,同比增加307.9萬噸;出口平均單價814.2美元/噸,環比上漲0.4%,同比下跌41.8%。1-9月,出口鋼材6681.8萬噸,同比增長31.8%;出口平均單價985.7美元/噸,同比下跌32.2%;出口鋼坯247.2萬噸,同比增加155.6萬噸;粗鋼凈出口6460.7萬噸,同比增長2488.4萬噸,增幅62.6%。 圖1 中國鋼材進出口月度情況 二、鋼鐵產品出口情況 9月,我國鋼材出口環比回落,但仍處于800萬噸以上高位。出口量最大的鍍層板保持平穩增長,熱軋板卷、中厚板、冷軋板卷出口量均環比回落。對南美主要國家出口環比明顯減少。具體情況如下: 1.分品種情況 9月,我國出口板材543.7萬噸,環比減少3.1%,占出口總量67.4%。出口量較大的品種中,涂鍍板出口保持平穩增長,熱軋板卷、中厚板、冷軋板卷出口量均環比回落。其中,熱軋板卷環比減少6.0%至197.7萬噸;中厚板環比減少12.0%至66.5萬噸;冷軋板卷環比減少9.2%至55.3萬噸。另外,棒線材環比減少11.1%至89.3萬噸,其中線材出口環比減少18.8%;管材出口量環比增長4.8%至91.3萬噸。 前三季度,我國出口板材4360.9萬噸,同比增長30.6%,占出口總量65.3%。21大鋼材品種中除冷軋薄板、電工鋼板、冷軋窄帶鋼出口量同比減少外,其他品種均同比增長。其中17個品種同比增幅在15%以上,厚鋼板、鋼筋同比增幅在100%以上。從出口總量看,鍍層板、中厚寬鋼帶、熱軋薄寬鋼帶、涂層板、中板、無縫鋼管為出口量前六類品種,均在400萬噸及以上,合計出口量占總出口量60.0%。從出口增量看,鍍層板、中厚寬鋼帶、熱軋薄寬鋼帶、中板、線材五類品種同比出口增量均超過130萬噸,合計出口增量占總出口量65.2%。 9月,我國出口不銹鋼34.3萬噸,環比減少6.3%,占出口總量4.3%;出口均價為2250.1美元/噸,環比上漲5.5%。前三季度,我國出口不銹鋼310.8萬噸,同比減少10.3%;出口均價2778.1美元/噸,同比下跌27.2%。 表1 2023年9月分品種鋼材出口情況 表2 2023年9月不銹鋼出口情況 2.分區域情況 9月,我國對東盟出口鋼材258.3萬噸,環比基本持平,占出口總量32.0%。其中對越南、泰國出口量均環比減少3.5%,對菲律賓、印尼出口環比分別增長9.8%和14.0%。對南美洲出口69.3萬噸,環比減少21.9%,其中對巴西、秘魯、哥倫比亞出口環比分別減少36.4%、29.5%和23.6%,對智利出口環比增長29.6%。 前三季度,除對歐盟出口量同比減少7.3%外,我國對主要市場鋼材出口均大幅增長。從出口總量看,我國鋼材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亞洲地區,占出口總量67.5%;其中東盟出口量同比增長29.9%至1977.4萬噸,韓國出口量同比增長37.2%至641.1萬噸。從出口增量看,對阿聯酋、巴西、印度、土耳其出口同比增幅均在60%以上。 圖2 2023年9月中國鋼材主要出口流向 3.初級產品出口情況 9月,我國出口初級鋼鐵產品(包括鋼坯、生鐵、直接還原鐵、再生鋼鐵原料)28.2萬噸,其中鋼坯出口量環比增長8.0%至28.0萬噸。前三季度,我國出口初級鋼鐵產品253.4萬噸,出口鋼坯247.2萬噸,同比增長169.7%。 圖3 鋼坯當月出口情況 三、鋼鐵產品進口情況 9月,我國鋼材進口保持低位運行。進口量較大的冷軋薄板、鍍層板、中板均環比減少, 熱軋板卷進口量環比增長。對日本進口量有所增長。具體情況如下: 1.分品種情況 9月,我國進口板材54.7萬噸,環比減少1.2%,占進口總量85.5%。進口量較大的冷軋薄板、鍍層板、中板均環比減少,合計占進口總量51.5%。冷軋板卷、中厚板進口量環比分別減少2.0%和9.4%,而熱軋板卷進口量環比增長24.8%至10.3萬噸,其中中厚寬鋼帶環比增長34.0%至7.4萬噸。另外,棒線材進口量環比增長7.4%至5.4萬噸,其中棒材、線材環比分別增長12.1%和20.0%。 前三季度,我國進口板材487.8萬噸,同比減少26.7%,占進口總量85.6%。除電工鋼、特厚板進口量增長外,其他鋼材品種進口量均呈現下降趨勢,其中17個品種降幅在10%以上,鋼筋、熱軋薄寬鋼帶、鐵道用鋼降幅在50%以上。從進口總量看,中板、冷軋薄板、鍍層板為進口量前三類品種,均在90萬噸以上,合計占總進口量49.6%。 9月,我國不銹鋼進口量環比增長32.5%至23.1萬噸,為2023年單月最高值,占進口總量36.2%;進口均價2473.4美元/噸,環比下跌15.5%。進口增量主要來自印尼,環比增長39.2%至20.2萬噸,品種增幅較大的是方坯。前三季度,我國進口不銹鋼138.6萬噸,同比減少43.3%;進口均價3182.6美元/噸,同比上漲5.5%。 表3 2023年9月分品種鋼材進口情況 表4 2023年9月不銹鋼進口情況 2.分區域情況 9月,我國自日本、韓國合計進口41.9萬噸,環比增長10.6%,占進口總量65.4%;其中自日本進口22.4萬噸,環比增長21.6%。自東盟進口11.8萬噸,環比減少5.8%,其中印尼進口量環比減少5.3%至10.9萬噸。 前三季度,我國鋼材進口主要來自日本、韓國、印尼和中國臺灣,占進口總量85.7%。對四個主要區域進口量均減少,其中對日本、韓國、中國臺灣進口分別減少35.4%、25.6%和32.5%。 圖4 2023年9月中國鋼材主要進口來源 3.初級產品進口情況 9月,我國進口初級鋼鐵產品(包括鋼坯、生鐵、直接還原鐵、再生鋼鐵原料)35.3萬噸,環比減少5.8%;其中鋼坯進口量環比增長0.9%至31.2萬噸。前三季度,我國進口初級鋼鐵產品301.8萬噸,進口鋼坯197.9萬噸,同比減少64.0%。 表5 2023年9月主要初級鋼鐵產品進口情況 四、后期展望 前三季度,國內鋼鐵供應強于需求,鋼產量同比增長1.7%,建筑業用鋼需求收縮,粗綱表觀消費量同比下降1.5%,出口增長一定程度上緩解國內供需矛盾。近期全球地緣政治沖突升級,或增加全球經濟發展不確定性,并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體系產生負面沖擊效應。短期來看,國內外鋼鐵需求一般,海內外價差繼續收窄,企業出口接單量下滑,預計鋼材出口量將繼續回落,進口延續低位運行。
文章來源于《世界鋼鐵協會》 2023年10月24日 | 比利時,布魯塞爾 2023年9月全球63個納入世界鋼鐵協會統計國家的粗鋼產量為1.493億噸,同比下降1.5%。 2023年9月全球粗鋼產量 2023年9月全球63個納入世界鋼鐵協會統計國家的粗鋼產量為1.493億噸,同比下降1.5%。 各地區粗鋼產量 2023年9月,非洲粗鋼產量為130萬噸,同比下降4.1%;亞洲和大洋洲粗鋼產量為1.107億噸,同比下降2.1%;歐盟(27國)粗鋼產量為1060萬噸,同比下降1.1%;其他歐洲國家粗鋼產量為350萬噸,同比提高2.7%;中東粗鋼產量為360萬噸,同比下降8.2%;北美粗鋼產量為900萬噸,同比下降0.3%;俄羅斯和其他獨聯體國家+烏克蘭粗鋼產量為730萬噸,同比提高10.7%;南美粗鋼產量為340萬噸,同比下降3.7%。 表1:各地區粗鋼產量 上述地區含63個產鋼國提交的數據,其2022年產量占全球粗鋼產量的97%。 非洲:埃及、利比亞、南非、突尼斯 亞洲和大洋洲:澳大利亞、中國、印度、日本、蒙古國、新西蘭、巴基斯坦、韓國、中國臺灣、越南 歐盟 (27國):奧地利,比利時,保加利亞,克羅地亞、捷克、芬蘭、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意大利、盧森堡、荷蘭、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瑞典 其他歐洲國家:馬其頓、挪威、塞爾維亞、土耳其、英國 中東:伊朗、卡塔爾、沙特阿拉伯、阿聯酋 北美洲:加拿大、古巴、薩爾瓦多、危地馬拉、墨西哥、美國 俄羅斯和其他獨聯體國家+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烏克蘭 南美洲:阿根廷、巴西、智利、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巴拉圭、秘魯、烏拉圭、委內瑞拉 粗鋼產量排名前十位的國家 2023年9月, 中國粗鋼產量為8211萬噸,同比下降5.6%; 印度粗鋼產量為1160萬噸,同比提高18.2%; 日本粗鋼產量為700萬噸,同比下降1.7%; 美國粗鋼產量為670萬噸,同比提高2.6%; 俄羅斯粗鋼預估產量為620萬噸,同比提高9.8%; 韓國粗鋼產量為550萬噸,同比提高18.2%; 德國粗鋼產量為290萬噸,同比提高2.1%; 土耳其粗鋼產量為290萬噸,同比提高8.4%; 巴西粗鋼預估產量為260萬噸,同比下降5.6%;伊朗粗鋼產量為240萬噸,同比下降12.7%。 表2:粗鋼產量排名前十位的國家 e - 預估值。排名依據為本年度累計粗鋼產量。
文章來源《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圖為駱鐵軍 今年初以來,我國鋼鐵行業總體呈現‘高產量、高成本、低價格、低效益’的‘兩高兩低’狀態。 鋼鐵企業要充分認識到,再靠提高裝備水平、降低成本,獲得競爭優勢的空間已經越來越小。行業有為自律、有效調控產量是新發展階段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更重要的新選擇。 我國如此大的鋼產量絕不能像日韓一樣靠出口消化,政策上不允許,進口國也不允許。 龍頭企業要率先垂范,不僅要落實囯家調控要求,完成各自任務,更要發揮帶頭引領作用,主動站在行業的角度謀大局,而不是滿足于自己跑贏大盤,以維護各區域市場的良性運行,踐行聯合重組的本意和宗旨,帶領行業齊心協力渡難關,相信最終也將是最大的贏家。 …… 10月28日,鋼之家網站2024年鋼鐵產業鏈發展形勢會議在江蘇南京召開,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駱鐵軍出席會議并發表題為《論鋼鐵行業穩定增長》的主旨演講。他在講話中分享了對鋼鐵行業陷入 囚徒困境 的看法,并探討了鋼鐵行業高質量穩增長的實質與必須厘清的幾個問題,引起與會人士的強烈共鳴。 今年初以來鋼鐵行業總體呈現 兩高兩低 狀態 2023年是我國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后的第一年,國民經濟持續恢復,總體回升向好,但經濟恢復是一個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過程。面對復雜嚴峻的市場形勢、轉型升級的諸多陣痛,以及國內外形勢的深刻變化,我國鋼鐵行業面臨著一些新問題、新挑戰。 駱鐵軍表示,今年初以來,我國鋼鐵行業呈現 高增長、低效益 局面。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5.2%,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加值為7.8%,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8個百分點,在工業行業中名列前茅。 前三季度,我國粗鋼產量為7.95億噸,同比增長1.7%;粗鋼表觀消費量為7.31億噸,同比下降1.5%;鋼材出口6682萬噸,同比增長31.8%;折算粗鋼凈出口6400萬噸,同比增長63.3%。 鋼鐵增產大多數被出口消化了,但同時,鋼材價格下跌了12%,鋼協會員企業利潤下降34.1%,利潤率只有1.33%,企業虧損面達到近40%。 駱鐵軍表示,10月份企業虧損或許更大。 同時,前三季度,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利潤率僅為0.37%,在全國41大工業行業中排名倒數第三。鋼鐵行業總體呈現 高產量、高成本、低價格、低效益 的 兩高兩低 狀態。 不禁要問,對于鋼產量的增加和鋼鐵工業較高的增加值,這樣的運行態勢能代表中國經濟穩增長嗎?這是中國鋼鐵工業穩增長的期望值嗎? 駱鐵軍發出了這樣的疑問,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走向高質量發展,增長動能、增長質量發生明顯變化,在潛在增長率下降的同時,考慮到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及解決高速發展過程中累積的諸多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繼續一味追求兩位數的快速發展已不現實。黨的十九大報告正式提出,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為高質量發展階段,要求我們既要看增長速度,更要看增長質量。 鋼鐵行業要追求什么樣的穩增長? 目前,鋼鐵行業‘高增長、低效益’狀態已延續一年有余,即便如此,我們仍未看到鋼鐵企業主動大范圍減產,大家都寄希望于自己多生產攤薄成本,迫使其他企業先減產。 駱鐵軍認為鋼鐵行業陷入了 囚徒困境 , 不少企業也在低價競爭,造成惡性循環,形成了價格持續下跌、效益處于微利的局面。甚至部分地方政府為了提高地方經濟指標,給企業下達了增產指標。 這些現象導致企業虧損面不斷擴大,不虧損的企業可能也是減少了折舊或是非鋼利潤,甚至有的企業已經出現了現金‘失血’,但為了保持今年的產量基數,還在努力維持生產。 在駱鐵軍看來,這種心態會嚴重影響鋼鐵行業整體健康發展。 一方面,鋼鐵產量的增加消耗了大量煤炭和鐵礦石,還增加了碳排放。近年來,我國鋼產量保持在10億噸級水平,鐵礦石對外依存度一直保持在80%以上。近3年來,我國鐵礦石進口量均超過11億噸,國內需求旺盛導致礦價難以下跌。 特別是今年初以來,鋼材價格下跌、行業效益大幅回落,但由于生鐵產量增長2.8%,鐵礦石價格依然堅挺,甚至出現逆勢上漲。 10月24日,國家宣布增發1萬億元國債,鐵礦石價格隨即連漲4.4美元/噸,利好全部被進口鐵礦石吃掉了。 駱鐵軍說道。 另一方面,增加的鋼鐵產量很大一部分被出口消化。前三季度,我國鋼材出口量同比增加1600萬噸,增長32%,但出口均價從去年下半年以來持續下跌,9月份出口均價降至814美元/噸,較今年初下降40%。駱鐵軍直言,我國鋼材出口呈現 以價換量 的局面,甚至存在大量 買單出口 現象。 出口產品結構中,普通產品大量增長,高端產品占比下降,這也引起了部分國外市場的反感。 駱鐵軍補充說, 今年貿易摩擦明顯增多。從近期協會與東南亞各國鋼協的交流發現,當地企業認為中國鋼材大量低價出口沖擊了當地市場。 那么,鋼鐵行業究竟要追求什么樣的穩增長?駱鐵軍認為,鋼鐵行業穩增長首先要拋棄以規模為中心的傳統經營觀念,轉向以效益為中心。鋼鐵企業要充分認識到,再靠提高裝備水平、降低成本,獲得競爭優勢的空間已經越來越小。 世界鋼鐵工業的發展已經證明,行業有為自律、有效調控產量是新發展階段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更重要的新選擇。 駱鐵軍說, 在這種大背景下,提高質量、降低成本才有效。當然,國家要加強對那些違規產能、嚴重污染環境、靠苛扣職工工資的企業進行嚴格督查,這應是高質量發展的真正內涵。 一句話:鋼鐵行業穩增長是有效益的、可持續的增長,是高質量的增長,而不是數量的增長。企業要實現 有利潤的收入、有現金的利潤 ,地方經濟也要實現 有質量的發展、有效益的產值 ,要處理好經濟增長與高質量發展的關系,只為擴大規模的盲目生產應該受到約束。 通過對比當前與2018年前三季度的原材料行業的實例運行數據,駱鐵軍表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曾為原材料行業創造過中低增速、高效益的發展階段。這一時期,原材料行業雖然增加值低、產量增幅不大,但利潤水平遙遙領先于其他行業,由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高效益轉變的跡象明顯。駱鐵軍認為,這主要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游投資拉動、加強環保治理督查效果及資金供給總體適中的共同影響。 鋼鐵調控符合市場規律 駱鐵軍介紹,10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今年前三季度數據后,有關人士分析了 三駕馬車 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最終消費支出為83.2%,拉動GDP增長4.4個百分點;資本形成總額貢獻率為29.8%,拉動GDP增長1.6個百分點;貨物和服務進出口貢獻率為負13.0%,拖累GDP下滑0.7個百分點。尤其是在第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升至94.8%。 消費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這是經濟發展潛在增長的正常規律。 駱鐵軍認為,后工業化階段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將占主要地位。 鋼鐵行業不是最終消費領域,其需求取決于建筑業和制造業的增減。 他介紹,2022年,我國粗鋼表觀消費量為9.6億噸,雖然仍處在10億噸級水平,但較2020年下降約9000萬噸,國內鋼鐵消費短短兩年內下降近億噸,這是行業必須認清的現實。 駱鐵軍認為,最關鍵的影響因素就是房地產市場。從房地產市場看,2020年—2022年,房地產新開工面積由22億平方米降至12億平方米,降幅為46%,今年全年房地產新開工面積或不到10億平方米。他預計,未來兩三年內,房地產市場仍將面臨深度調整。 從基礎設施建設來看,2011年—2020年是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的高峰期。根據《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2021年—2035年期間,我國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施工量與2011年—2020年大體一致,這預示著未來基礎設施建設強度將減弱。 從制造業來看,以往中國制造業對外依賴度較大,隨著西方實施脫鉤斷鏈政策,不利于制造業出口。 在分析今年經濟增長乏力時,不少人把需求不足作為原因之一,但也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如此高的鋼產量,既使考慮出口,在國內的消費也足夠大了。大家感受到的需求不足,實際上是用鋼量占30%以上的房地產消費一直在下降,總的消費并不低。 駱鐵軍表示, 在下游需求增長空間有限的背景下,2020年我國粗鋼產量出現峰值,我國如此大的鋼產量絕不能像日韓一樣靠出口消化,政策上不允許,進口國也不允許。 必須承認,當前,鋼材市場不可能再像2008年或2015年后那樣迎來新一輪上升走勢。在房地產市場震蕩下行的大趨勢下,粗鋼產量難以再創新高。 駱鐵軍強調,如果不進行有效的產量控制,行業再不自律,鋼鐵行業就可能持續在微利邊緣徘徊。 為此,駱鐵軍提出,鋼鐵企業要充分認識到當前市場嚴重供大于求的局面、行業增加值的增長與企業效益相悖,有悖于穩增長和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取向。 他表示,鋼鐵企業要加強自律,遵循 以滿足用戶需求為目的、以供需平衡為原則 的自律生產方式,按照 三定三不要 經營原則,減少無效供給,主動減產,杜絕惡性競爭,堅持 有訂單的生產、有利潤的收入、有現金的利潤 ,堅決反對低價競爭,真正做到 低于成本不銷售 ,追求 有質量的經營、有效益的發展 。 駱鐵軍強調,尤其是龍頭企業要率先垂范,不僅要落實囯家調控要求,完成各自任務,還要發揮帶頭引領作用,主動站在行業的角度謀大局,而不是滿足于自己跑贏大盤,以維護各區域市場的良性運行,踐行聯合重組的本意和宗旨,帶領行業齊心協力共渡難關。 目前,鋼鐵行業正在積極探索可實施、可操作的產能治理新機制。控產量要兩手抓,充分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駱鐵軍表示,過去實踐證明,鋼鐵調控符合市場規律,如果鋼鐵產量調控不理想,可能會直接導致進口鐵礦石價格上漲、行業效益下滑,保供穩價任務將更加艱巨,這不符合穩增長的要求。 駱鐵軍建議國家相關部委將已經出臺的鋼鐵調控政策強化落地,引導市場預期,促進鋼鐵行業高質量穩增長。
文章來源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文章來源于《中國冶金報社》 能源保障和安全事關國計民生,南鋼成功化解能源戰略儲備、LNG儲罐關鍵材料 卡脖子 難題,用短短10余年時間完成了國際上9Ni鋼生產知名企業60年左右才完成的交付量,成為下游多家著名能源裝備制造企業和能源企業的可靠合作伙伴。10月20日,以 乘勢聚能,碳路登峰 為主題的中國能源材料產業鏈高峰論壇暨南鋼30萬噸Ni系鋼、100臺LNG陸地儲罐業績發布會在江蘇南京舉行。會議總結我國能源材料取得的階段性成就,分析能源材料產業鏈發展的瓶頸問題,共同探討中國能源材料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保障我國能源戰略安全。 圖為會議現場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執行會長何文波, 中國超級鋼之父 王國棟院士等專家學者到會指導,共同推進中國能源材料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馬小平,南京市工信局副局長張會祺,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賈尚斌,南京市江北新區黨工委副書記陳潺嵋出席會議。國家管網集團、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國化學等央企代表發表講話;南鋼黨委書記、董事長黃一新,總裁祝瑞榮分別致辭。南鋼副總裁、總工程師楚覺非,黨委副書記王芳,總會計師梅家秀,副總裁、工會主席黃旭才參加會議。南鋼副總裁譙明亮主持會議。 圖為何文波 今天我們上下游坐在這里聚焦于Ni系能源用鋼,這是務實的、積極的,這樣討論問題我們都會有收獲。 何文波在講話中高度肯定了此次會議召開的價值。他表示,保證能源供給、滿足能源需求,不僅是經濟發展問題,還是國家安全問題。Ni系鋼在能源運營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南鋼在Ni系鋼的開發和生產方面是鋼鐵行業的先行者、領先者。 何文波表示,高質量發展追求的就是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作為鋼鐵行業,全面滿足國民經濟發展對鋼鐵材料的需求是我們的本職,是我們的使命。綠色化是產業發展的前提,智能化是實現目標的路徑,而高端化才是產業的使命所在。南鋼的實踐告訴我們,瞄準下游需求,堅持不懈抓技術創新,聚精會神開發新產品,這才是真本事。經營長期向好的企業、經得住市場周期檢驗的企業,大都具有 穩健、專注、持續 的特點,南鋼具有同樣的特點。鋼鐵轉型升級的核心是立足本職,是產品升級。所有的轉型行動,最后的落腳點還是要落在產品上。 安于本質,真如鋼鐵 ,表達的本義就是如此。產品開發過程,是一個需求發現過程,是一個資源組織過程,是一個能力形成過程,需要產、銷、研、用全產業鏈的通力合作,是產業鏈各種資源要素優化組合的結果。 何文波認為,鋼鐵碳中和簡單說可以有三條實現路徑:一是能源節約和能源替代,二是資源節約和資源替代,三是產品升級和產品替代。能源替代,比如可再生能源的替代、氫能的替代等;資源替代,比如廢鋼對鐵礦的替代;產品替代本質上是材料替代,指的是用鋼鐵材料替代其他材料,比如用鋼結構替代鋼筋混凝土結構。而持續開展且永無止境的工作,還是產品升級。產品升級就是提高鋼鐵材料的使用性能,主要的方向就是 高強、高耐蝕、高功效 。他希望,鋼鐵業與相關產業能夠繼續加深理解、深入合作,特別是在關鍵領域,比如能源領域,能夠取得更多更好的合作成果,共同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我們的貢獻。 圖為黃一新 黃一新在致辭中表示,過去的世界列強、現在的發達國家,無一不是建立在強大的鋼鐵工業基礎之上。9Ni鋼,被冠以 鋼材皇冠上的明珠 ,是國內外業界公認的高技術含量、高生產難度的寬厚板品種之一。面對國外技術的封鎖及能源行業急迫需求,南鋼人與大家一道,披荊斬棘、迎難而上,牽頭成立了超低溫LNG儲罐用鋼自主創新及產業應用團隊,開啟了對9Ni鋼研發的 破冰行動 。截至目前,南鋼供應的第一臺大連9Ni鋼儲罐已經良好穩定運行11年,也收獲了廣大客戶源源不斷的好評。這一個個指標和數字,是9Ni鋼實現國產化替代,打破關鍵材料 卡脖子 的歷史見證。伴隨著產品應用在一項項享譽全球的重大工程上,南鋼產品成為讓南鋼人乃至中國人揚眉吐氣的中國創造。這一份份沉甸甸的成績與收獲的背后,無不充滿著各位領導專家、生態圈伙伴 鼎力支持、傾心相助 的涓涓之情;無不彰顯著南鋼人 艱苦創業,開拓創新 的奮斗精神。 他指出,企業要行穩致遠,就必須堅定不移朝著自主創新、自主可控的方向破浪前行。志存高遠的南鋼人,永不滿足,永不懈怠。南鋼將與科研院所、產業鏈伙伴一道,通過數字化協同研發,加強全鏈路攻關、全要素支持、全生態發展,攻克國外壟斷、 卡脖子 技術,共同插上數智創新的翅膀。南鋼將持續開展焊材國產化攻關,參與課題設計、免費提供試板并參與評估,助力國產焊材研發;不斷推動全產業鏈生態圈建設,為確保LNG能源和乙烯等化工行業產業鏈的完整性、建立現代化產業體系貢獻新的力量。 圖為祝瑞榮 祝瑞榮表示,多年來,南鋼一直堅守 鋼鐵強國 的初心和使命,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自2007年起,南鋼人便充分發揮敢為人先的闖勁,緊隨國家能源結構戰略調整,大力研發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產業鏈所需的鋼鐵材料。通過自主開發和共性技術外延,南鋼先后成立了南鋼英國研究院、南鋼日本日邦研究院、南鋼新材料研究院、南鋼數字研究院和南鋼雙碳研究院五大研發平臺,聚力打造產品競爭力,引領鋼鐵材料的發展。在深耕產業領域十余載中,南鋼相繼開發了高鋼級大輸量管線、超高強管線和海洋抗酸管線,研發了各類球罐和特殊容器用鋼以及特種冶金復合板、集裝箱用止裂鋼等高技術含量品種鋼,實現了諸多系列產品研發 0→1 1→N 的重大突破。南鋼Ni系鋼交付量已經超過國際知名企業近60年的用量,可以說是 遙遙領先 。南鋼人堅信,國家清潔能源戰略和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勢在必行,產品的高端化研發制造勢在必行,全產業鏈合作共贏的新生態、新發展勢在必行。南鋼將持續堅持以用戶為中心,聚焦產品迭代進化和質量提升,持續深化產銷研一體化模式,為用戶提供南鋼一攬子解決方案,用更精準的標準、更有競爭力的成本、更好的服務,為社會、用戶創造更大的價值。 圖為王國棟到會指導 圖為譙明亮主持會議 圖為業績發布儀式 會議舉行了南鋼30萬噸Ni系鋼、100臺LNG陸地儲罐業績發布儀式。近年來,南鋼9Ni鋼產品以及低溫螺紋鋼及套筒,已用于建造了29座LNG接收站,包括14座國家重大工程、15個省市級重大工程和多個海外項目,總數超過100臺陸地LNG儲罐,南鋼Ni系鋼已經供貨超過30萬噸,所供鎳系鋼板首尾相連總長度達到1300余千米,與京滬高鐵總里程相近。這些項目的運營,可以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助力全球溫室氣體減排。南鋼9Ni鋼獲得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中國專利獎產品、國家工業強基項目產品、國家重點新產品等多項殊榮。南鋼是3.5Ni、5Ni、7Ni、9Ni等系列最全的生產企業,連續12年保持國內陸地、船上用鋼市場占有率第一;南鋼是率先實現Ni系鋼出口的鋼企;南鋼為全球最大VLEC船、全球最大容積陸地LNG儲罐等多個世界首臺套提供了Ni系鋼,實現了中國LNG產業從 跟跑 到 領跑 的轉變。南鋼還開發了世界首創的5Ni型鋼,填補了國際空白。除了傳統成熟產品之外,南鋼想用戶之所想,率先開發出第二代7Ni鋼、第三代高錳鋼等更具經濟優勢的產品,引領了低溫材料發展。 圖為兩大中心揭牌儀式 會議還舉行了江蘇省低溫鋼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工業設計中心揭牌儀式,兩大省級重大創新平臺落戶南鋼,將為南鋼打造領先、開放的全球化創新網絡發揮重要作用。 圖為陳潺嵋 陳潺嵋表示,創新是靈魂,產業是一個地方發展的基礎。南鋼地處江北新區,是鋼鐵行業的龍頭企業,更是支撐江北新區產業發展的千億級企業。南鋼始終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這與江北經濟發展相匹配。江北新區會一如既往地支持南鋼的創新發展,在空間載體、創新資金、環保生態和營商環境的保障方面,都會全力以赴支持南鋼,支持南鋼上下游產業鏈在新區落地和發展。 圖為沈琛 國家管網集團總經理助理沈琛表示,作為江蘇鋼鐵工業搖籃的南鋼,在助力裝備強國、產業強國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為鋼鐵行業的發展樹立了典范。未來,希望南鋼與國家管網能夠長期秉承信任,加強溝通和協作,進一步互相學習和借鑒,不斷創新和提升,共同推動行業技術水平的進步和先進鋼鐵材料的產品升級,推動企業、行業、產業的發展進步。 圖為熊建新 中石化物資裝備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專家熊建新表示,中國石化正搶抓氫能發展和碳減排的重大戰略機遇,期待節鎳型低溫儲罐用鋼、高壓氣態氫能長距離輸送管線用鋼、CO2密相長距離輸送管線用鋼、CO2超臨界長距離輸送管線用鋼、液氫輸送管線用鋼等安全經濟專用牌號鋼早日用在生產建設中,為國家能源戰略提供儲運裝備物資基礎,更希望南鋼人為此再獻智慧,再出力量,再結碩果。 圖為黃永剛 中石油寰球工程北京分公司副總經理黃永剛表示,我國將迎來新材料新能源的開發和應用的高峰,裝備制造、能源供應和煉油化工等企業將迎來數字化交付和智能化運營的挑戰,各行各業里的優秀企業家都會關注和探索更高效率、安全、可持續和環境友好的協同發展道路。期待南鋼有更多的創新解決方案和勇闖市場的十足干勁,期待產業鏈的各位同仁共同致力于清潔能源的發展。 圖為李海明 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工程與物裝部處長李海明表示,展望中國能源產業發展的未來,LNG領域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市場需求持續增長。作為LNG領域的核心企業,中海油將積極響應國家綠色發展的號召,加強技術創新,依托國內先進鋼鐵企業的強大支持,深化在清潔能源領域的研究與開發,推動新能源產業鏈的發展。 圖為吉利 中國化學天辰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吉利表示,近年來,天辰公司與南鋼公司強強聯手,開展了多方位、多維度的深入合作。當前,在 雙碳 目標的要求下,LNG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天辰公司將在夯實沿海布局的基礎上,持續向內陸延伸服務,并以服務好國內LNG領域業主為基礎,充分運用大中型境外項目運營經驗,穩步推進LNG業務向國際化發展。 圖為張國信主持技術論壇 會議特別設置技術論壇環節,由中石化廣州(洛陽)工程有限公司首席專家張國信主持。南鋼首席專家謝章龍作《南鋼鎳系鋼產銷研+服務一體化解決方案》報告,東北大學教授劉振宇作《低溫材料發展方向》報告,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工程有限公司機械室主任、高級工程師杜亮坡作《大型LNG儲罐技術發展和思考》報告,中石化廣州(洛陽)工程有限公司專業副總李宏斌作《大型儲罐的發展及對鋼材的新要求》報告,中石油一級正專家、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霍春勇作《氫氣和二氧化碳管道的發展與挑戰》報告,南鋼專家孫超作《南鋼鎳系鋼第三代產品推廣》報告,國家壓力容器工程中心副主任章小滸作《壓力容器用鋼板的技術進展》報告,江南造船研究院周清華作《液化氣船低溫貨物維護系統的國產自主化研制》報告,伊薩焊接切割器材(上海)管理有限公司行業銷售總監顧杰作《鎳系鋼焊接的伊薩解決方案》報告,德和(保溫材料)副總經理嚴濤作《高性能材料助力石化應用》報告。 圖為謝章龍 圖為劉振宇 圖為杜亮坡 圖為李宏斌 圖為霍春勇 圖為孫超 圖為章小滸 圖為周清華 圖為顧杰 圖為嚴濤 會議期間,與會嘉賓參觀了南鋼。在南鋼智慧運營中心,王芳介紹了南鋼鋼鐵智造的全流程、工業互聯網生態、新產業裂變等各領域的發展情況。近年來,南鋼通過 一切業務數字化,一切數字業務化 的創新實踐,借助數字產業化為新業態、新模式賦能,形成了獨具南鋼特色的 產業智慧化 和 智慧產業化 雙重競爭優勢。 圖為何文波參觀南鋼智慧運營中心 何文波對南鋼的智慧運營生態系統給予高度贊揚。他指出,南鋼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特征顯著,通過數字化轉型、網絡化協同、智能化升級,構建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資源整合體系,實現了協同效應和價值提升。同時,南鋼依托智慧產業化能力,實現了完整的解決方案對外賦能輸出,推動了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和相關行業朝著更高水平邁進。綠色低碳轉型是未來鋼鐵工業的共同使命,南鋼正以實際行動勇擔時代使命,深入推進綠色革命。南鋼的智慧能源管理體系,發揮了能源數字化的積極作用,有效提升了企業的能源管理效力,打造出了特色的靚麗環保工業名片,值得在行業內廣泛推廣。 來自政府機關、行業協會、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第三方監理單位、高校、研究院所、焊材及保溫材料供方、投資人,以及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媒體記者近300人參加會議。新華社對大會作圖片和視頻直播。 圖為會議合影
文章來源于《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 1~9月,我國造船市場份額保持全球領先,造船三大指標全面增長,船舶企業效益同比增長。 一、全國三大造船指標同比增長 1~9月,全國造船完工量3074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0.6%;新接訂單量5734萬載重噸,同比增長76.7%。截至9月底,手持訂單量1339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30.6%。 全國出口船舶完工量2631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1.8%;承接出口船訂單535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82%。9月末手持出口船訂單12497萬載重噸,同比增長36.8%。出口船舶分別占全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的85.6%、93.4%和93.3%。 二、重點監測企業指標情況 1、造船企業三大指標同比增長 1~9月,48家重點監測造船企業造船完工2967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2%。承接新船訂單5331萬載重噸,同比增長72.3%。9月底,手持船舶訂單12796萬載重噸,同比增長26.2%。 1~9月,48家重點監測的造船企業完工出口船2627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1.8%;承接出口船訂單5120萬載重噸,同比增長74.7%;9月末手持出口船訂單12237萬載重噸,同比增長31.7%。出口船舶分別占重點造船企業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的88.5%、96%和95.6%。 2、船舶修理企業完工艘數同比增長 1~9月,18家重點監測船舶修理企業,船舶修理完工3261艘,同比增長0.8%。 3、船用柴油機產量持平功率增長 1~9月,8家重點監測船用柴油機制造企業,生產各類中低高速柴油機共計10926臺,同比基本持平,完成功率1126萬千瓦,同比增長16.4%。 4、船舶企業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 1~9月,74家重點監測船舶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3670.8億元,同比增長23%。其中船舶制造產值1591.6億元,同比增長42.9%;船舶配套產值316.1億元,同比增長19%;船舶修理產值198.9億元,同比增長16.6%。 5、船舶企業效益同比增長 1~9月,74家重點監測船舶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909.6億元,同比增長29.1%;利潤總額127.8億元,同比增長116.1%。 三、造船三大指標國際市場份額保持領先 1~9月,我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分別占世界市場份額的48.7%、68.5%和54.7%。 四、三大指標修正總噸同比增長 1~9月,全國造船完工量1129萬修正總噸,同比增長23.3%;新承接船舶訂單量2161萬修正總噸,同比增長40.2%。截至9月底,手持船舶訂單量5797萬修正總噸,同比增長34.3%。 按修正總噸計,中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分別占世界市場份額的46%、63.5%和50.2%。
文章來源《中國船舶工業協會》 我國船舶行業綠色智能發展近期動向整理如下,供行業參考: 江蘇印發新能源船舶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 近日,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九部門發布《江蘇省新能源船舶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年—2025年)》(簡稱《行動方案》),旨在提升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競爭力,推動江蘇船舶海工產業高質量發展。 《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江蘇省新能源船舶全產業鏈發展環境不斷優化,具備新能源船舶和關鍵核心裝備的研發設計能力,形成核心裝備供給能力;建成不少于5種引領市場、適合市場的新能源典型船型,打造一批新能源船舶試點示范項目,推動建設新能源船舶航線;推出一批引領船舶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規范標準。 上船院自主研發智能船舶DOSS®系統交付 近日, 中外運南京 輪和 中外運南通 輪的 DOSS®系統交付儀式在招商中外運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隆重舉行。 這兩艘由上船院研發設計的新一代明星船型,于今年6月和7月順利交付于中外運集運。隨著智能集成平臺(DOSS-I)、智能能效管理(DOSS-E)、智能視頻管理(DOSS-V)、船隊管理(DOSS-FLEET)、移動端管理(DOSS-MOBIL)等各功能模塊正式上線運行,數字化營運支持系統DOSS®將為船員和岸基船管人員提供更好的操作管理決策建議。 創智號 試驗船首次航行試驗圓滿完成 創智號 試驗船于近日在蓬萊中柏京魯船業有限公司附近海域完成了首次航行試驗。該船總長55米,型寬10米,型深5米,排水量約1500噸,入級中國船級社。該船采用全電力推進形式,配置一體化高效節能推進系統,后續將安裝風力助推轉子、氣層減阻等多種創新節能裝置。另外還具有感知信息融合、自主航行、智能能效等功能。 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實船試驗與船型研究部、深海技術科學太湖實驗室連云港中心,以及中國船級社青島分社和蓬萊中柏京魯船業有限公司共同參與此次試航。 中船九江公司發布船用甲醇雙燃料鍋爐新產品 近日,中船九江公司自主研發的全球首臺套船用甲醇雙燃料鍋爐新產品發布。 大連造船簽訂30.6萬噸甲醇雙燃料動力智能VLCC新船訂單 近日,中國船舶集團大連造船聯合中船貿易與招商輪船簽訂1艘30.6萬噸甲醇雙燃料動力智能VLCC新船訂單 。 該船是全球首艘甲醇雙燃料動力VLCC,是大連造船自主研發的最新第八代VLCC船型,總長約333米、船寬60米,應用最新船型設計,綜合性能更為優異,能夠快速通航馬六甲海峽,縮短營運周期,有效提高船舶運營效率。該船采用綠色甲醇燃料作為船舶動力燃料,設計滿足最新國際公約、規范和大油運公司要求,船舶能效設計指數提前達到EEDI第三階段標準。同時該船將裝備國內自主研發的智能平臺、智能液貨管控系統(DS-iCargo)等智能應用。大連造船通過該型超大型VLCC船型在綠色和智能領域的持續拓新,將有力推動綠色智能技術的進步和中國船海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外高橋造船簽訂8艘9200TEU甲醇雙燃料集裝箱船訂單 近日,中國船舶集團外高橋造船聯合中船貿易與歐洲知名班輪公司在上海正式簽訂了8艘9200TEU甲醇雙燃料中型集裝箱船建造合同。這是迄今為止全球批量最大的該船型訂單,也是外高橋造船首次進軍甲醇雙燃料船舶市場。 該船總長299.9m,船寬45.6m,載箱量9200TEU,入級法國船級社(BV)。采用甲醇為主要燃料,從燃料源頭降低了各類污染物的排放,滿足船舶能效設計指數(EEDI)第三階段要求。未來投入運營后,結合科學的營運剖面,可有力保障碳排放強度指數(CII)處于領先級別,是一型集成強大裝載效能和高效運營性能,符合綠色低碳環保需求的精品船型。 四方簽署船用綠色甲醇產業鏈建設合作項目 近日,中船動力鎮江有限公司與招商局重工(江蘇)有限公司簽訂了CMP-MAN 7L21/31DF-M甲醇雙燃料發電機組合同。該發電機組用于招商重工(江蘇)為招商輪船旗下招商滾裝建造的2條9300車汽車運輸船。 中船發動機舉行甲醇雙燃料船舶主機商務合同簽約儀式 近日,中國船舶中船發動機與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在廣州黃埔簽訂了6+2臺5S50ME-C9.6-LGIM+EcoEGR型甲醇雙燃料發動機合同。 WinGD X-DF-A獲世界首個氨燃料發動機原則性認可 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溫特圖爾發動機有限公司(WinGD) 氨燃料發動機X-DF-A系列獲英國勞氏船級社LR頒發的原則性認可(AiP)證書,這也是世界首個獲得AiP的氨燃料發動機系列。 WinGD氨燃料發動系列獲得船東、造船廠、主機廠等多方支持。首款發動機為52cm缸徑的X52DF-A,適用于油輪、散貨船等船型,將在2024年第四季度開始交付。
文章來源《工信微報》 2023年1—11月,全國造船完工量3809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2.3%;新接訂單量6485萬載重噸,同比增長63.8%;截至11月底,手持訂單量13409萬載重噸,同比增長29.4%。 1—11月,我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以載重噸計分別占全球總量的50.1%、65.9%和53.4%。
文章來源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文章來源于《世界鋼鐵協會》 2023年9月25日 | 比利時,布魯塞爾 2023年8月全球粗鋼產量 2023年8月全球63個納入世界鋼鐵協會統計國家的粗鋼產量為1.526億噸,同比提高2.2%。 各地區粗鋼產量 2023年8月,非洲粗鋼產量為150萬噸,同比提高16.1%;亞洲和大洋洲粗鋼產量為1.157億噸,同比提高3.5%;歐盟(27國)粗鋼產量為910萬噸,同比下降4.4%;其他歐洲國家粗鋼產量為340萬噸,同比下降3.2%;中東粗鋼產量為280萬噸,同比下降16.0%;北美粗鋼產量為920萬噸,同比下降2.6%;俄羅斯和其他獨聯體國家+烏克蘭粗鋼產量為750萬噸,同比提高10.7%;南美粗鋼產量為340萬噸,同比下降8.1%。 上述地區含63個產鋼國提交的數據,其2022年產量占全球粗鋼產量的97%。表中所覆蓋的地區和國家包括: 非洲:埃及、利比亞、南非、突尼斯 亞洲和大洋洲:澳大利亞、中國、印度、日本、蒙古國、新西蘭、巴基斯坦、韓國、中國臺灣、越南 歐盟 (27國):奧地利,比利時,保加利亞,克羅地亞、捷克、芬蘭、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意大利、盧森堡、荷蘭、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瑞典 其他歐洲國家:馬其頓、挪威、塞爾維亞、土耳其、英國 中東:伊朗、卡塔爾、沙特阿拉伯、阿聯酋 北美洲:加拿大、古巴、薩爾瓦多、危地馬拉、墨西哥、美國 俄羅斯和其他獨聯體國家+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烏克蘭 南美洲:阿根廷、巴西、智利、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巴拉圭、秘魯、烏拉圭、委內瑞拉 粗鋼產量排名前十位的國家 2023年8月, 中國粗鋼產量為8641萬噸,同比提高3.2%; 印度粗鋼產量為1190萬噸,同比提高17.4%; 日本粗鋼產量為710萬噸,同比下降2.9%; 美國粗鋼產量為700萬噸,同比提高1.1%; 俄羅斯粗鋼預估產量為640萬噸,同比提高8.9%; 韓國粗鋼產量為560萬噸,同比下降5.9%; 德國粗鋼產量為280萬噸,同比下降1.0%; 土耳其粗鋼產量為280萬噸,同比下降2.9%; 巴西粗鋼產量為270萬噸,同比下降5.9%; 伊朗粗鋼產量為160萬噸,同比下降24.1%。 表2:粗鋼產量排名前十位的國家 e - 預估值。排名依據為本年度累計粗鋼產量。
文章來源《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文章來源于《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