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中心
- 首頁
- 行業新聞
文章來源于《世界金屬導報》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10月份,我國粗鋼產量8188萬噸,同比增長2.9%;1-10月份,我國粗鋼產量85073萬噸,同比下降3.0%。 2024年10月份,我國生鐵產量7026萬噸,同比增長1.4%;1-10月份,我國生鐵產量71511萬噸,同比下降4.0%。 2024年10月份,我國鋼材產量11941萬噸,同比增長3.5%;1-10月份,我國鋼材產量116484萬噸,同比增長0.5%。 分行業看,10月份,41個大類行業中有35個行業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長。其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增長4.5%,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增長5.8%,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1.3%,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增長3.0%,紡織業增長3.8%,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6.9%,非金屬礦物制品業下降2.6%,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4.0%,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7.7%,通用設備制造業增長2.4%,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3.0%,汽車制造業增長6.2%,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增長4.4%,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5.1%,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10.5%,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5.5%。
文章來源于《證券時報》 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不斷深化,ESG也被視為衡量企業長期價值的重要指標。近年來,上交所積極引導上市公司披露ESG信息,將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到日常經營管理和戰略規劃。近日,上交所發布《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南第4號——可持續發展報告編制(征求意見稿)》和《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南第13號——可持續發展報告編制(征求意見稿)》(以下統稱《指南》),并向市場公開征求意見。 記者發現,滬市已形成穩定披露ESG報告的上市公司群體,共有2272家上市公司披露2023年年度報告并按照年報格式準則披露了基礎的ESG信息。其中,1149家公司單獨披露了2023年度ESG相關報告,披露率達到50.6%,同比提升3.6個百分點。多家滬市上市公司在積極踐行 雙碳 目標上動真格、練內功,以產業綠色化轉型發展、節能降碳減排技術創新、ESG信息披露為抓手,不斷傳遞出公司綠色發展的有益經驗和長期價值。 多家滬市公司高質量踐行ESG 在積極探索ESG實踐的道路上,已有多家滬市公司積極踐行,其ESG報告的可靠性和評級不斷提高。以國際關注度較高的MSCI ESG評級情況來看,納入MSCI評級的滬市公司數量逐步增加,從2022年初的244家增長至2023年末的407家。同時,連續兩年納入MSCI評級的241家滬市公司中,69家公司評級等級提升,A等級以上公司數量由15家增長至38家。 南鋼股份高度重視ESG信息披露工作,通過完善ESG披露框架,更規范、更全面地展示公司在環境、社會、治理方面的履責成效。公司2008年首次披露《社會責任報告書》,2017年起在定期報告中詳細披露污染物排放情況數據,2019年起從ESG的理念角度,按照證監會、交易所的要求和GRI標準披露社會責任報告。2023年,公司ESG工作的社會認可度進一步提高,標普全球、富時羅素、路孚特ESG評級繼續保持鋼鐵行業前列。 為了支撐ESG工作落地,新奧股份搭建了完善的ESG管治架構。其中,高管薪酬績效的40%與ESG工作成果掛鉤,旨在激勵高管團隊對ESG工作的重視和投入;業務和運營指標中,有50%至60%與ESG工作相關聯,確保公司各項業務和運營活動與ESG目標保持一致。 近年來,洛陽鉬業MSCI ESG績效一直在穩步提升,2021年首次從BBB級上升至A級,2023年又躍升至AA級,步入行業 領導者 序列。今年6月,公司旗下TFM銅鈷礦又獲得了全球銅行業廣受認可的ESG標準The Copper Mark銅標志認證,成為非洲首個獲得銅標志認證的礦山,也是全球首個獲得該標志的中資運營礦山。根據摩根士丹利ESG評級于2024年7月發布的報告,繼2023年之后,洛陽鉬業最新的ESG績效繼續保持AA評級,位處全球有色金屬行業MSCI評級前19%。 積極助力 雙碳 目標實現 在實現ESG的具體舉措方面,滬市公司高度重視環境保護,通過業務結構和能源結構不斷向綠色化轉型、延伸等方式,助力實現 碳達峰、碳中和 目標。根據上市公司年報和ESG相關報告,2023年度共有1896家公司建立了環境保護相關機制,占比達到83.45%,環保投入金額達2888.59億元。811家公司在年報或者ESG相關報告中披露了碳排放總量,1598家公司披露了碳減排措施和成效,并有超過400家公司聘請了外部機構進行碳排放核算。 華友鈷業持續優化能源結構并取得4家工廠 零碳 認證,持續探索電池產業鏈綠色技術,全面提升園區零碳建設,優化能源結構,實現綠色制造,打造閉環回收體系以推動行業低碳轉型發展。公司高度重視碳排放管理工作,充分研究分析國內外相關法規標準,建立《溫室氣體盤查程序》等內部制度、為碳排放審核工作提供制度指引。 中國中冶下屬中冶南方承建的廣西盛隆超臨界煤氣發電機組項目成功應用自主研發的小型化超臨界安全清潔煤氣發電技術在全國多地推廣使用,總裝機1855MW,年度減排二氧化碳當量約870萬噸。2023年10月26日,公司總承包的漣鋼150MW高效超臨界富余煤氣發電項目安裝工程順利開工,該項目將采用最先進的超臨界煤氣發電技術,是目前全球參數等級最高和發電效率最高的煤氣發電機組,有效促進漣鋼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作為我國船舶制造業的領軍企業,中國船舶近年來也不斷加強對綠色環保技術的研發,實施綠色化制造。以公司旗下江南造船廠的智能化降耗改造為例,通過智能控制涂裝棚內送排風系統,江南造船廠大幅減少VOCs處理設備的燃氣消耗及涂裝棚內大型除濕機的能源消耗,改造后實現日均用氣降低8.4%、用電降低40%。 煤化工產業潛力巨大、大有前途,要提高煤炭作為化工原料的綜合利用效能,促進煤化工產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 中國化學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煤化工領域國家隊,中國化學以 低碳化 為指引,堅決落實 雙碳 戰略。據了解,聚焦光伏等新能源產業鏈,公司自主研發的冷氫化法多晶硅技術,使多晶硅能耗降低了90%,生產成本降低了95%,助力我國成為光伏產業強國和出口大國。 綠色轉型賦能高質量發展 積極發展清潔能源,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已然成為國際社會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普遍共識。發展綠色低碳產業既可以拉動綠色GDP,也可以為其他產業提供綠色低碳產品和服務。在此背景下,支持大型綠色低碳龍頭企業發展,加快節能降碳先進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已成為當務之急。綠色低碳領域的滬市公司作為推動綠色轉型的 領頭羊 ,在助力構建更加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能源體系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隆基綠能借助數字化、智能化手段,極大降低了光伏發電成本,推動全球清潔能源普及。在氫能領域,2023年公司電解水制氫設備產能為2.5GW,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5GW至10GW。公司積極探索綠氫 多技術路線+多場景應用 發展路徑,制定模塊化、智能化解決方案,以技術創新驅動綠氫產業高質量發展。同時,公司聯合150余家供應商發起《綠色供應鏈減碳倡議》,推動全產業鏈綠色發展。 中國中車正按照綠色投資、綠色創新、綠色產品、綠色制造、綠色服務、綠色企業 6G 綠色發展理念,加快構建軌道交通裝備和清潔能源裝備 雙賽道雙集群 產業發展新格局,培育壯大綠色產業,致力成為綠色制造的領跑者、綠色生活的創造者、綠色發展的先行者。公司將高鐵技術與管理創新性地引入風電領域,推動高鐵技術向風電產業平移,有效解決了風電裝備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問題。目前,公司實現了軌道交通系統集成、牽引傳動、控制系統、驅動系統等九大關鍵技術在風電裝備的落地應用。公司逐步形成了從核心部件到資源開發,從項目EPC到整機制造和智能運維等風電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系統解決方案能力。 上海電氣充分重視技術研發在推動產業低碳化改造與綠色化發展之中的作用,通過核心設備研發與系統成套,為行業提供完善的新型工業配套設施。其中,上海鍋爐廠2010年啟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的技術機理研究,并牽手國內頂級科研院所大力推進二氧化碳的原料化技術開發,為發展綠色能源夯實技術基礎。目前,其技術已運用于多個商業化CCUS工程,領域包括燃煤發電、水泥建材、化工石化、以及綜合性化工園區動力中心等。同時,該技術研發與上海電氣風電、光伏、氫能等眾多綠色能源研究協同推進,為今后新能源大基地項目實現大規模二氧化碳捕集后的原料化使用提供重要技術保障。
文章來源于《世界金屬導報》 海關總署11月7日發布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10月份中國出口鋼材1118.2萬噸,較上月增加102.9萬噸,環比增長10.1%;1-10月份累計出口鋼材9189.3萬噸,同比增長23.3%。 10月份中國進口鋼材53.6萬噸,較上月減少1.8萬噸,環比下降3.2%;1-10月份累計進口鋼材572.1萬噸,同比下降10.1%。 10月份中國進口鐵礦砂及其精礦10383.8萬噸,較上月減少29.4萬噸,環比下降0.3%;1-10月份累計進口鐵礦砂及其精礦102253.3萬噸,同比增長4.9%。 10月份中國進口煤及褐煤4624.8萬噸,較上月減少134.0萬噸,環比下降2.8%;1-10月份累計進口煤及褐煤43536.9萬噸,同比增長13.5%。
文章來源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經濟效益明顯下滑是全行業目前面臨的最直接的問題,問題出在需求側,也是‘內卷式’惡性競爭帶來的惡果。‘內卷式’惡性競爭不止,行業整體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就無從談起。 10月25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2024年三季度信息發布會(下稱發布會)在京召開,鋼協黨委副書記、副會長兼秘書長姜維在會上呼吁,企業要清醒認識當前形勢與以往下行周期相比的特殊性和嚴峻性,理性面對鋼鐵發展階段的調整,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黨中央提出的防止 內卷式 惡性競爭要求,認真踐行 三定三不要 經營原則,共同自律,努力維護市場穩定、提高經濟效益、降低經營風險,真正實現有質量、有效益的發展。 鋼協副秘書長兼市場調研部主任石洪衛、副秘書長兼產業運行部主任陳玉千、副總工程師黃導、規劃發展部主任王濱出席發布會,并回應了中央電視臺、新華社、人民日報、經濟日報、中國日報、路透社、中國冶金報、世界金屬導報等媒體記者對于如何 破內卷 、鋼鐵需求新變化、促進聯合重組和完善退出機制、鋼鐵行業進入碳市場、 低碳排放鋼評價方法 團體標準、成立電爐鋼分會等話題的關切。鋼協副秘書長兼綜合部、國際合作部主任蘇長永主持會議。 前三季度:鋼鐵行業進入 存量優化 階段的特征日益明顯 姜維介紹,今年初以來,鋼鐵行業著力深化改革、擴大需求、優化結構,有效滿足了國民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對鋼鐵材料的更高需求,扎實推動新質生產力穩步發展。但同時,鋼鐵行業進入 存量優化 階段的特征日益明顯,行業運行持續呈現高產量、高成本、高出口、低需求、低價格、低效益的 三高三低 局面。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鋼鐵產量同比下降,表觀消費降幅更大。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前三季度,全國累計生產粗鋼7.68億噸,同比下降3.6%,累計日產280.47萬噸;生產生鐵6.44億噸,同比下降4.6%;生產鋼材10.44 億噸,同比下降0.1%;折合粗鋼表觀消費量6.88億噸,同比下降6.2%。 二是鋼材出口同比增長,進口同比下降。 據海關數據,前三季度,我國累計出口鋼材 8071萬噸,同比增長21.2%;出口均價770美元/噸,同比下降21.6%,但比同期國內鋼材均價仍高39.5%;累計出口金額621億美元、同比下降5.0%。累計進口鋼材519 萬噸,同比下降9.0%;進口均價1673 美元/噸,同比下降0.9%。折合粗鋼凈出口8015萬噸,同比增長25.8%。 三是鋼材價格同比下降,鐵礦石價格高位運行。 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監測,前三季度,CSPI(中國鋼材價格指數)平均值為103.66 點,同比下降7.67%。其中,長材指數平均值為106.33 點,同比下降8.32%;板材指數平均值為101.88 點,同比下降9.61%。9月第一周,CSPI跌至90.42點,為近7年的最低水平。前三季度,我國鐵礦石進口均價為111.6美元/噸,同比下降0.8%,降幅明顯小于鋼價降幅。 四是收入降幅大于成本降幅,行業效益同比下降。 前三季度,重點統計鋼鐵企業累計營業收入為4.54萬億元,同比下降6.87%;營業成本為4.31萬億元,同比下降6.14%,收入降幅大于成本降幅0.73個百分點;利潤總額289.77億元,同比下降 56.39%;平均利潤率為0.64%,同比下降0.72個百分點。截至9月末,重點統計鋼鐵企業資產負債率為62.91%,同比上升0.75個百分點。 五是推進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極致能效工程,節能環保指標持續改善。 截至10月8日,共有159家鋼鐵企業(包括一家球團企業)完成或部分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和評估監測。其中,114家企業全過程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涉及粗鋼產能約5.17億噸,噸鋼超低排放改造投資約469.73元;45家企業部分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涉及粗鋼產能約1.52億噸;噸鋼平均環保運行成本約228.94元。極致能效工程得到企業關注和積極參與,目前,寶鋼股份湛江鋼鐵、首鋼京唐、河鋼石鋼、寧波鋼鐵、寶鋼股份寶山基地已進行能效標桿示范公示。 前三季度,重點統計鋼鐵企業噸鋼取水量同比下降0.56%,外排廢水中化學需氧量、氨氮、揮發酚、總氰化物、懸浮物、石油類污染物排放量同比分別下降19.51%、50.23%、37.97%、24.02%、9.39%、59.03%,噸鋼二氧化硫、噸鋼顆粒物、噸鋼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分別下降 9.88%、10.39%、8.12%。在產量明顯下降的情況下,重點統計鋼鐵企業總能耗同比下降3.3%,噸鋼綜合能耗同比基本持平,噸鋼可比能耗同比下降0.5%。 當前形勢:供需動態平衡的壓力明顯加大 加強自律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 在會上,姜維從四個方面闡釋了當前鋼鐵行業面臨的形勢: 一是需求明顯下降,行業自律重要性凸顯。 前三季度,粗鋼表觀消費下降6.2%。8月、9月,粗鋼表觀消費分別下降了13.5%、11.1%,連續兩個月兩位數的下降,供需動態平衡的壓力明顯加大,企業把握生產節奏難度加大,加強自律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 二是供需矛盾突出,效益下降不利于行業高質量發展。 今年受供給強而有效需求不足的影響,鋼材市場供需矛盾加劇,鋼材價格明顯下降,企業利潤承壓。經濟效益的持續下降,勢必影響企業研發、產品升級和節能環保投入,不利于行業高質量發展。 三是鐵礦石價格易漲難跌,成本高企吞噬行業正常利潤空間。 前三季度,我國進口鐵礦石均價同比下降 0.8%,鋼材價格指數均值同比下降 7.67%,鋼價降幅明顯大于礦價降幅。總體看,鋼材價格持續低位運行,相較鐵礦石易跌難漲,鐵礦石價格則相對高位且易漲難跌。主要原料成本高企導致鋼鐵企業利潤空間進一步被擠壓。今年上半年,重點統計鋼鐵企業的銷售利潤率僅為1.1%,國際四大礦山的銷售利潤率在25.5%-45.0%,產業鏈利益分配嚴重失衡。 四是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鋼鐵出口形勢日趨嚴峻。 我國鋼材出口維持較高水平引發國際市場的關注,遭受貿易救濟原審案件明顯增加,目前已達23起,全年預計超過25起,超過前3年貿易救濟原審案件的總和。我國對其出口鋼鐵數量小、市場占比低的加拿大無視世貿規則,擬對中國鋼鐵征收25%的附加稅。針對中國鋼鐵產品的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跡象明顯,多種形式貿易壁壘加速構建,鋼材出口面臨的風險挑戰正在累積。 展望后期,姜維從需求和供給兩端做了進一步分析。 從需求來看,據世界鋼鐵協會發布的短期需求預測,預計中國鋼鐵需求 2024 年同比下降 3.0%,2025 年下降 1.0%。 鋼鐵消費需求總體呈現下降態勢,但減中有增、增中有質。 姜維指出,不同品種需求將繼續分化。其中,建筑用鋼需求下降但有望邊際改善,制造業成為支撐鋼材需求的主要動力,尤其是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光伏產業等加快發展將有力拉動相應品種鋼材需求。鋼鐵需求結構重心正在逐步向制造業轉移,制造業和建筑業鋼材需求占比2023年分別為 48%和52%,預計今年將各占 半壁江山 ,甚至制造業用鋼需求占比可能進一步上升。 從供給來看,國家繼續執行粗鋼產量調控政策,為鋼鐵生產節奏放緩創造了條件。 但需要關注的是,隨著9月末鋼材價格的快速回升,部分企業過于樂觀,放量增產大干,加大生產力度,10月份以來鋼鐵產量和庫存環比又明顯上漲,導致鋼材價格快速由升轉降。 姜維指出,10月上旬,重點統計鋼鐵企業日產粗鋼環比增長1.7%,鋼材庫存環比上升3.2%,相對應的,鋼材價格已連續兩周下降。有研究顯示,產量、庫存與價格、效益明顯負相關,產量和庫存越高,價格和效益越低。 當前,鋼鐵市場新的供需動態平衡基礎尚未形成,市場稍有好轉就沖動生產,只會加劇供需矛盾,最終打壓價格、再次陷入‘越產越虧、越虧越產’的困境。 姜維強調,在當前的市場形勢下,仍有不少企業對市場研判保持清晰頭腦,居安思危,作出行業基本面沒有發生質的改變的正確判斷。從數據看,鋼鐵企業仍存在進一步自律降庫存的空間,要保持戰略定力、堅持自律,以實際有力行動共同維護行業平穩運行。 重點工作:防止 內卷式 惡性競爭 實現有質量、有效益的發展 當前,鋼鐵企業對行業進入‘減量發展、存量優化’發展階段已經形成共識,對‘三高三低’運行態勢的嚴峻性已有充分認識,對加強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的必要性高度認同。 姜維表示,下階段,鋼鐵行業將繼續推進落實鋼協六屆八次理事(擴大)會議確定的重點任務,努力實現 穩運行、防風險、提質量、優結構、促轉型、增效益 的全年工作目標。 一是加強自律,防止 內卷式 惡性競爭。 為積極貫徹落實中共中央政治局有關要求、營造良性競爭環境,8月份,鋼協組織召開強化行業自律工作座談會提出,企業要清醒認識當前形勢與以往下行周期相比的特殊性和嚴峻性,理性面對鋼鐵發展階段的調整,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黨中央提出的防止 內卷式 惡性競爭要求,認真踐行 三定三不要 經營原則,共同自律,努力維護市場穩定、提高經濟效益、降低經營風險,真正實現有質量、有效益的發展。 二是加快研究推進產能治理和聯合重組。 聯合重組和產能治理是鋼鐵行業優化運行秩序、改善發展環境的兩大基礎性舉措,二者相互補充完善,引導優勝劣汰,導向供需平衡。當前,聯合重組、落后產能退出通道均需要政策支撐。一方面,8月份工信部已暫停公示、公告新的鋼鐵產能置換項目,堵上新增產能的入口;另一方面,還要盡快建立已有產能退出機制,創造條件引導落后產能退出,促進鋼鐵產量導向優勢產能。同時,堅定不移推進聯合重組,堅決防止重組過程中將大量無效產能甚至 僵尸產能 復活。這項工作任務艱巨,需要政府、企業和行業共同推進。鋼協已著手加快相關研究、開展專項調研,研究提出促進聯合重組和完善退出機制的一攬子相關政策建議。 三是貫徹落實 鼓勵高端、限制低端、打擊非法 的出口原則。 主要滿足國內需求是中國鋼鐵始終堅持的基本定位,適當出口高端鋼材是中國鋼鐵保持國際競爭力的必由之路。開展高端鋼鐵產品出口退稅非但不會造成出口大規模增長,還將有效抑制低端產品出口。鋼鐵企業對于爭取高端鋼材出口退稅、加大力度打擊非法出口、有選擇有組織地應訴國際貿易摩擦等訴求強烈。 協會正在積極溝通、努力協調,開展有關貿易救濟調查應訴,爭取國家政策支持。前一階段,國家整治出口秩序取得明顯成效,行業出口秩序明顯改善,但近期又有所抬頭,不利于市場的優勝劣汰。同時,企業要認識到,當前世界經濟政治形勢下,鋼材出口‘量增價跌’情況不可持續,出口工作要切實堅持‘鼓勵高端、限制低端、打擊非法’的原則,盡早實現規范、有序、平穩出口的目標。 姜維提示道。 四是持續推進超低排放改造、極致能效、綠色低碳發展。 按照到2025年底前,重點區域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基本完成,全國力爭80%以上產能完成改造的目標要求,持續推進超低排放改造評估監測公示。繼續開展鋼鐵極致能效工程能效標桿三年行動,目前已有5家企業通過極致能效工程能效標桿評審驗收并正式公示,還有一大批鋼協會員企業通過這項工作進一步提升了行業整體能效水平,帶來的節能減碳量十分可觀。 上周,‘低碳排放鋼評價方法’鋼協團體標準已正式發布;前天,第一批8個中國低碳排放鋼產品也已正式發布。這是中國鋼鐵低碳轉型的又一重要里程碑,為綠色貿易奠定了較好的基礎。鋼協正在組織制定配套的工作辦法,后期將有序開展促進綠色低碳轉型的相關工作。 姜維介紹。 中國仍是年消費在8億噸以上的世界最大鋼鐵市場,鋼鐵行業總體資產狀況仍維持較好水平,相信只要企業對當前面臨的形勢有理性的判斷、現實的選擇、積極的應對,切實做到加強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中國鋼鐵仍將展現出韌性強、后勁足的勢頭。 姜維最后表示。
文章來源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文章來源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文章來源于《世界鋼鐵協會》 2024年10月22日 | 比利時,布魯塞爾 2024年9月全球71個納入世界鋼鐵協會統計國家的粗鋼產量為1.436億噸,同比下降4.7%。 2024年9月全球粗鋼產量 2024年9月全球71個納入世界鋼鐵協會統計國家的粗鋼產量為1.436億噸,同比下降4.7%。 各地區粗鋼產量 2024年9月,非洲粗鋼產量為190萬噸,同比提高2.6%;亞洲和大洋洲粗鋼產量為1.053億噸,同比下降5.0%;歐盟(27國)粗鋼產量為1050萬噸,同比提高0.3%;其他歐洲國家粗鋼產量為360萬噸,同比提高4.1%;中東粗鋼產量為350萬噸,同比下降23.0%;北美粗鋼產量為860萬噸,同比下降3.4%;俄羅斯和其他獨聯體國家+烏克蘭粗鋼產量為680萬噸,同比下降7.6%;南美粗鋼產量為350萬噸,同比提高3.3%。 表1:各地區粗鋼產量 上述地區含71個產鋼國提交的數據,其2023年產量占全球粗鋼產量的98%。 非洲:阿爾及利亞、埃及、利比亞、摩洛哥、南非、突尼斯 亞洲和大洋洲:澳大利亞、中國、印度、日本、蒙古國、新西蘭、巴基斯坦、韓國、中國臺灣、泰國、越南 歐盟 (27國):奧地利,比利時,保加利亞,克羅地亞、捷克、芬蘭、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意大利、盧森堡、荷蘭、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瑞典 其他歐洲國家:馬其頓、挪威、塞爾維亞、土耳其、英國 中東:巴林、伊朗、伊拉克、約旦、科威特、阿曼、卡塔爾、沙特阿拉伯、阿聯酋、也門 北美洲:加拿大、古巴、薩爾瓦多、危地馬拉、墨西哥、美國 俄羅斯和其他獨聯體國家+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烏克蘭 南美洲:阿根廷、巴西、智利、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巴拉圭、秘魯、烏拉圭、委內瑞拉 粗鋼產量排名前十位的國家 2024年9月, 中國粗鋼產量為7707萬噸,同比下降6.1%; 印度粗鋼產量為1170萬噸,同比下降0.2%; 日本粗鋼產量為660萬噸,同比下降5.8%; 美國粗鋼產量為670萬噸,同比提高1.2%; 俄羅斯粗鋼預估產量為560萬噸,同比下降10.3%; 韓國粗鋼產量為550萬噸,同比提高1.3%; 德國粗鋼產量為300萬噸,同比提高4.3%; 土耳其粗鋼產量為310萬噸,同比提高6.5%; 巴西粗鋼產量為280萬噸,同比提高9.9%; 伊朗粗鋼預估產量為150萬噸,同比下降41.2%。 表2:粗鋼產量排名前十位的國家 e - 預估值。排名依據為本年度累計粗鋼產量。
文章來源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根據海關統計快訊數據,2024年9月,我國進口鋼材55.4萬噸,環比增加4.5萬噸,增長8.8%;均價1674.9美元/噸,環比減少64.8美元/噸,下降3.7%。1-9月累計進口鋼材518.5萬噸,同比減少51.4萬噸,下降9.0%。 2024年9月,我國進口鐵礦石10413.2萬噸,環比增加274.2萬噸,增長2.7%;均價95.5美元/噸,環比減少7.1美元/噸,下降6.9%。1-9月累計進口鐵礦石91886.6萬噸,同比增加4296.9萬噸,增長4.9%。 2024年9月,我國出口鋼材1015.3萬噸,環比增加65.8萬噸,增長6.9%;均價719.6美元/噸,環比減少35.9美元/噸,下降4.8%。1-9月累計出口鋼材8071.1萬噸,同比增加1410.6萬噸,增長21.2%。
文章來源于《世界鋼鐵協會》 2024年10月14日 | 比利時,布魯塞爾 世界鋼鐵協會今日發布最新版短期(2024-2025年)鋼鐵需求預測報告(SRO)。該報告顯示,今年全球鋼鐵需求將進一步下降0.9%至17.51億噸。連續三年下降后,2025年全球鋼鐵需求將反彈1.2%,達到17.72億噸。 世界鋼鐵協會市場研究委員會主席,德國鋼鐵協會董事總經理Martin Theuringer博士在對本次預測結果發表評論時表示: 就全球鋼鐵需求而言,2024年無疑是艱難的一年,因為全球制造業仍面臨著多重困境,如家庭購買力下降、大幅的貨幣緊縮和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加劇。此外,由于融資困難和成本高漲,住房建設持續疲軟,進一步加劇了鋼鐵需求的低迷。 我們大幅下調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大多數主要經濟體2024年的鋼鐵需求預測值,這反映出制造業持續疲軟,全球經濟逆風揮之不去。我們預計,2024年中國和大多數主要發達經濟體的鋼鐵需求將顯著下降。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印度將保持強勁勢頭,2024年至2025年期間,其鋼鐵需求預計將大幅增長。2024年,大多數其他主要發展中經濟體的鋼鐵需求將有所反彈,從2022-2023年的放緩中復蘇。 盡管挑戰因素仍然存在,如貨幣緊縮的持續影響、成本上漲、負擔能力有限以及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但我們謹慎樂觀地認為,2025年全球鋼鐵需求將進入一個廣泛溫和增長的階段。2025年至2026年期間,全球鋼鐵需求預測的關鍵決定因素將是中國房地產行業的穩定發展、利率調整在刺激私人消費和商業投資方面的有效性,以及全球主要經濟體致力于脫碳和數字化轉型的基礎設施支出軌跡。 中國房地產行業的持續低迷,將影響中國的鋼鐵需求,預計2024年下降3.0%,2025年進一步下降至1.0%。我們預計2025年的預測值存在上調的可能。中國政府對實體經濟進行更大規模干預和支持的可能性越來越大,這將有可能在2025年提振中國的鋼鐵需求。 受印度強勁增長和其他主要新興經濟體反彈的推動,發展中國家(中國除外)的鋼鐵需求將在2024年和2025年分別增長3.5%和4.2%。 自2021年以來,印度已成為鋼鐵需求增長的最強驅動力,這一趨勢仍將持續。我們維持對印度的強勁增長預測,預計2024年至2025年鋼鐵需求將增長8.0%,得益于全部用鋼行業的持續增長,尤其是基礎設施投資的持續強勁增長。 繼2022年至2023年大幅放緩后,世界其他新興經濟體(如中東和北非地區以及東盟地區)的鋼鐵需求預計將在2024年反彈。 隨著美國、日本、韓國和德國等主要用鋼經濟體的鋼鐵需求大幅下調,預計2024年發達國家的鋼鐵需求將下降2.0%。但是,我們對2025年持樂觀態度,預計發達國家的鋼鐵需求將增長1.9%。這一復蘇是取決于歐盟期待已久的鋼鐵需求回升以及美國和日本的溫和復蘇。 用鋼行業發展趨勢 全球制造業活動持續疲軟。在上一次發布的預測中,我們對2024年全球制造業活動持續復蘇的預測并未如期實現。相反,該行業在第三季度經歷了衰退,與今年前幾個月觀察到的初步增長和領先指標帶來的積極信號有所不同。我們注意到,導致制造業放緩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家庭和企業遲遲不愿意投資耐用品。成本高,經濟不確定性和融資環境收緊,導致人們持 觀望 態度,推遲支出決策。過去持續三年的通貨膨脹影響,削弱了許多中低收入家庭的購買力,進一步抑制了人們對制成品的需求。 盡管現階段存在挑戰,但我們有理由對2025年全球制造業的潛在復蘇持謹慎樂觀態度。全球經濟的韌性、融資環境的放松、被壓抑的需求和主要經濟體(歐元區和日本)實際收入的增加將會支持私人消費和投資的復蘇,從而支撐2025年全球制造業活動的復蘇。 2024年,大多數主要市場的住房建設行業仍然疲軟,繼續對鋼鐵需求造成壓力,尤其是在中國、美國、歐盟、日本和韓國等關鍵地區。在經歷了一段由歷史低利率推動的強勁增長期后,2023年,隨著各國央行大幅提高借貸成本,以應對不斷飆升的通脹,許多主要經濟體的住房建設活動急劇下降。這種放緩一直持續到2024年,影響了建筑行業的發展,從而降低了鋼鐵需求。隨著融資條件的放寬,預計從2025年開始,住宅建設行業(歐盟、美國和韓國)將迎來實質性復蘇。 在2023年主要汽車生產國實現兩位數的大幅增長后,汽車行業將在2024年迎來大幅放緩。由于對庫存增加和主要市場純電動汽車銷售減速的擔憂日益加劇,輕型汽車產量預測正在全面下調。這一轉變與去年的強勁表現形成了鮮明對比,突顯出該行業易受不斷變化的市場動態和未來潛在挑戰的影響。我們預計,2025年全球輕型汽車產量將呈現溫和增長。 2024年,制造業和公共基建行業的強勁投資活動支撐起全球鋼鐵需求。世界主要經濟體在這些領域的投資持續增長,延續了2023年以來的勢頭。這些戰略投資旨在提高生產力,創造就業機會,努力減緩氣候變化,并確保在未來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不斷攀升的建筑成本、勞動力短缺和不斷增加的財政債務可能會對許多主要經濟體構成重大挑戰,從而在短期內限制這些投資領域的持續增長。 世界經濟的綠色轉型需要進行規??涨昂蜆O度復雜的經濟轉型,是公共基建行業投資強勁背后的主要因素之一。截至本年代末,擴大全球電網的鋼鐵需求可能會翻一番,達到每年約2000萬噸,比目前每年1000萬噸的速度大幅增加。我們預計,截至本年代末,擴大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并將其連接到需求中心將需要增加約4000萬噸的鋼鐵需求,從而對中國和印度等主要發展中經濟體以及歐洲和北美等發達經濟體的整體鋼鐵需求提供相當明顯的支持。
文章來源于《世界鋼鐵協會》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 2024年9月份,我國粗鋼產量7707萬噸,同比下降6.1%;1-9月份,我國粗鋼產量76848萬噸,同比下降3.6%。 2024年9月份,我國生鐵產量 6676 萬噸,同比下降6.7%;1-9月份,我國生鐵產量64443萬噸,同比下降4.6%。 2024年9月份,我國鋼材產量11731萬噸,同比下降2.4%;1-9月份,我國鋼材產量104448萬噸,同比降低0.1%。 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4.5%(增加值增速均為扣除價格因素的實際增長率)。從環比看,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月增長0.32%。1—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8%。 9月份,41個大類行業中有36個行業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長。其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增長3.2%,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增長2.0%,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1.7%,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增長5.6%,紡織業增長5.1%,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4.6%,非金屬礦物制品業下降3.8%, 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2.7%,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8.8%, 通用設備制造業增長4.6%,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4.0%,汽車制造業增長4.6%,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增長13.7%,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6.1%,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10.6%,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0.2%。
文章來源于《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 海關總署10月14日數據顯示,2024年9月我國出口鋼材1015.3萬噸,較上月增加65.8萬噸,環比增長6.9%;1-9月累計出口鋼材8071.1萬噸,同比增長21.2%。 9月我國進口鋼材55.4萬噸,較上月增加4.5萬噸,環比增長8.8%;1-9月累計進口鋼材518.5萬噸,同比下降9.2%。 9月我國進口鐵礦砂及其精礦10413.2萬噸,較上月增加274.2萬噸,環比增長2.7%;1-9月累計進口鐵礦砂及其精礦91886.6萬噸,同比增長4.9%。 9月我國進口煤及褐煤4758.8萬噸,較上月增加174.4萬噸,環比增長3.8%;1-9月累計進口煤及褐煤38912.8萬噸,同比增長11.9%。
文章來源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文章來源于世界鋼鐵協會 2024年9月24日 | 比利時,布魯塞爾 2024年8月全球71個納入世界鋼鐵協會統計國家的粗鋼產量為1.448億噸,同比下降6.5%。 2024年8月全球粗鋼產量 2024年8月全球71個納入世界鋼鐵協會統計國家的粗鋼產量為1.448億噸,同比下降6.5%。 各地區粗鋼產量 2024年8月,非洲粗鋼產量為190萬噸,同比下降7.2%;亞洲和大洋洲粗鋼產量為1.071億噸,同比下降8.0%;歐盟(27國)粗鋼產量為910萬噸,同比提高2.2%;其他歐洲國家粗鋼產量為370萬噸,同比提高8.4%;中東粗鋼產量為340萬噸,同比下降3.2%;北美粗鋼產量為900萬噸,同比下降3.8%;俄羅斯和其他獨聯體國家+烏克蘭粗鋼產量為700萬噸,同比下降8.7%;南美粗鋼產量為360萬噸,同比提高0.8%。 表1:各地區粗鋼產量 上述地區含71個產鋼國提交的數據,其2023年產量占全球粗鋼產量的98%。 非洲:阿爾及利亞、埃及、利比亞、摩洛哥、南非、突尼斯 亞洲和大洋洲:澳大利亞、中國、印度、日本、蒙古國、新西蘭、巴基斯坦、韓國、中國臺灣、泰國、越南 歐盟 (27國):奧地利,比利時,保加利亞,克羅地亞、捷克、芬蘭、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意大利、盧森堡、荷蘭、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瑞典 其他歐洲國家:馬其頓、挪威、塞爾維亞、土耳其、英國 中東:巴林、伊朗、伊拉克、約旦、科威特、阿曼、卡塔爾、沙特阿拉伯、阿聯酋、也門 北美洲:加拿大、古巴、薩爾瓦多、危地馬拉、墨西哥、美國 俄羅斯和其他獨聯體國家+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烏克蘭 南美洲:阿根廷、巴西、智利、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巴拉圭、秘魯、烏拉圭、委內瑞拉 粗鋼產量排名前十位的國家 2024年8月, 中國粗鋼產量為7792萬噸,同比下降10.4%; 印度粗鋼產量為1230萬噸,同比提高2.6%; 日本粗鋼產量為690萬噸,同比下降3.9%; 美國粗鋼產量為700萬噸,同比提高0.7%; 俄羅斯粗鋼預估產量為580萬噸,同比下降11.5%; 韓國粗鋼產量為550萬噸,同比下降2.2%; 德國粗鋼產量為290萬噸,同比下降0.5%; 土耳其粗鋼產量為310萬噸,同比提高13.8%; 巴西粗鋼產量為300萬噸,同比提高7.3%; 伊朗粗鋼產量為140萬噸,同比下降9.9%。 表2:粗鋼產量排名前十位的國家 e - 預估值。排名依據為本年度累計粗鋼產量。
文章來源于世界金屬導報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8月份,我國粗鋼產量7792萬噸,同比下降10.4%;1-8月份,我國粗鋼產量69141萬噸,同比下降3.3%。 2024年8月份,我國生鐵產量6814萬噸,同比下降8.8%;1-8月份,我國生鐵產量57770萬噸,同比下降4.3%。 2024年8月份,我國鋼材產量11090萬噸,同比下降6.5%;1-8月份,我國鋼材產量92573萬噸,同比增長0.4%。 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4.5%(增加值增速均為扣除價格因素的實際增長率)。從環比看,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月增長0.32%。1—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8%。 分行業看,8月份,41個大類行業中有32個行業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長。其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增長3.3%,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2.1%,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6.6%。
文章來源于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 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8月我國出口鋼材949.5萬噸,較上月增加166.8萬噸,環比增長21.3%;1-8月累計出口鋼材7057.5萬噸,同比增長20.6%。 8月我國進口鋼材50.9萬噸,較上月增加0.4萬噸,環比增長0.8%;1-8月累計進口鋼材463.1萬噸,同比下降8.4%。 8月我國進口鐵礦砂及其精礦10139.0萬噸,較上月減少142.3萬噸,環比下降1.4%;1-8月累計進口鐵礦砂及其精礦81495.2萬噸,同比增長5.2%。 8月我國進口煤及褐煤4584.4萬噸,較上月減少36.5萬噸,環比下降0.8%;1-8月累計進口煤及褐煤34162.1萬噸,同比增長11.8%。